六項精進”是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先生依據京瓷、第二電的經營歷程,結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總結提煉出的修身、經營至理。
在他看來,”六項精進”是搞好企業經營所必須的最基本條件,同時也是度過美好人生必須遵守的最基本條件。如果人們能夠日復一日地持續實踐這”六項精進”,人生必將更加美好,美好的程度甚至超乎我們自己的能力和想象。
稻盛和夫“六項精進”指的是:
1、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2、要謙虛,不要驕傲;
3、要每天反省;
4、活著,就要感謝;
5、積善行,思利他;
6、忘卻感性的煩惱!
稻盛先生論述的這六項精進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
一個有一定能力的人,如果持續“付出了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他就會取得某種程度的成功。
而人一旦成功,就會驕傲起來。這一點簡直就是規律,連偉人似乎也免不了。
所以緊接著第二項就是“要謙虛,不要驕傲”。稻盛先生在京瓷公司高速發展、事業風生水起的時候,曾連續兩年提出“要謙虛,不要驕傲、努力努力再努力”這句口號。
然而,即使自我告誡“要謙虛,不要驕傲”,人在不知不覺之間還會傲慢起來。
所以第三項就是“要每天反省”。這是稻盛先生每天必做的功課。按照稻盛的經驗,一個人無論達到了多高的境界,如果忘記了反省,就難免墮落。所以稻盛先生堅持實踐每天反省這一條。反省的結果,會知道自己并非完人,自己一個人的能力總有限度,所謂孤掌難鳴,事業的成功是靠了眾人的努力和協助。所以應該對周圍的一切由衷表達感謝。
所以第四項是“活著,就要感謝”。既然“活著,就要感謝”,那么活得這么幸福、活得這么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當然更應該感激不盡。感謝之心哺育人的道德根基。
感謝之心并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必須落實到行動之中。
所以第五項就是“積善行、思利他”。感謝之心自然而然生出報恩之心、利他之心,就是積累善行、幫助他人之心。“積善行、思利他”是人最高貴的行為。
實踐了這五條,煩惱就會大大減少。
但人畢竟是煩惱的動物。我們生活在充滿矛盾的現實社會之中,我們是血肉之軀,具備本能的欲望,所以我們還是難免煩惱糾結。所以第六項便是“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正因為有煩惱,剪不斷、理還亂,因此,稻盛先生告誡我們“不要有感性的煩惱”。盡管如此,有時我們仍然難免煩惱。
怎么辦?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吧!讓自己沒有煩惱的時間和空間。
這樣,六項精進新一輪的循環就開始了。交廣國際管理咨詢認為六項精進就是人生最好的修煉。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