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體制內工作過的醫生都會有一個最強烈的慨嘆:在貧瘠的醫療職場里模擬豐饒,在脆弱的精神狀態中到達安慰。當其時,我曾經在省級最大的一家三甲醫院神經疾病康復中心工作,職業化歷煉能成為醫療職場里最易措手的形容詞,也是便于用來表達精益求精、一專多能之類的效果。
然而,現實醫療實踐過程中,那個醫生誰不善于粉飾自己的職業?每個醫生的內在都會同時停駐著兩個自我:理性的、感性的;高尚的、低賤的;無私的、自私的;愛的、恨的。 一虛一實,一簡一精,兩相呼應。特別在我10多年前離開體制內醫院服務於民營醫院踐行醫療實踐歷練中,曉得了醫生的職業化程度體現在醫患互動中的六個方面: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責任心;同情心;自信;一視同仁。而醫生的職業態度則隱含在對這六個問題的回答中。可以在此對醫生職業化精神做一些比較嫻熟的描述,大概與我10多年來服務過民營醫院頗有關系。因為所有這些職業化的基礎,也許能夠成為醫生職業化最安全的領悟,最有效的路徑。
醫生素養是職業化的基本功
鑒于中國的醫學教育一直以來“重專業,輕人文”,“重理論,輕實踐”,職業資質準入僅僅考核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至今尚未形成職業文化。 選職業的時候可能會有很多維度,比如說收入、成長性,可以學習的空間、人際關系,離家里遠近等等。至于針對醫生的職業素質、職業心態、職業意識、職業行為、職業技巧、職場規則等方面的培訓鳳毛麟角,對于什么樣的問題要聘請什么樣的講師,要引導作出何種結論,更不用提管理和領導力方面培訓和職業生涯的發展規劃。
現代醫療需求正從物以類聚走向人以群分,醫生職業化的核心必然是消費者至上,讓消費者滿意。絕大多數醫生都沒有準備好迎接這樣的機會和挑戰。因為他們只在“室內泳池“撲騰過,沒有下“海”經驗。很多醫生可能還不知道如何獨立面對患者、面對投訴,更不知道如何獨立面對媒體、面對社會壓力、面對保險機構。
醫療實踐過程中所期望的是,能有這樣一群特立獨行職業化的醫務人員,只為“學習”和“思考”而聚集。關注重點放在討論自身醫療實踐的質量與效果,而不是盲從地用心去感知醫療市場的變化和發展,實戰能力提升都是在學習交流中,尋找自己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如果不能讓職業化責任心成為一種習慣或價值觀的話,恐怕也就仍是個不熟而落的果子罷了。
醫生職業化需學會與互聯網“織就”的知識共享
如今互聯網“織就”知識共享浩如煙海,醫生們已經習慣了各類大咖在各種論壇上的敦敦教誨,但雞湯雖鮮多過了就會膩味;或許在微信中加入了各種“學習型”的群,人多口雜讓每個醫生有些厭倦和疲憊,或許從各種專業媒體上看到一些所謂的深度分析,但艱澀難懂又讓醫生抓破頭腦想不明白。無奈中會不由自主看看手機。所有這些困惑,都是醫生職業化不希望有的。
在漫長的醫療發展史上,大部分體制內的醫生職業非常依賴于經驗,這種“經驗”可能就是最早的“知識”。 老醫生往往擁有比年輕醫生豐富得多的經驗,在遇到小概率狀況時,可以憑借經驗來從容應對。然而到了信息化社會,不斷更新知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緣于各種情況瞬息萬變,知識的更新也大大加快,既有的經驗往往非但無法處理新情況,甚至成為阻礙,而此刻老醫生學習新知識的速度又比不上年輕醫生。在參加學術會議或閱讀文獻時,電子郵件或Skype視頻對話,怎么來與時俱進,不被排斥在學術圈之外。
依據這種觀點,當代醫學之所以如此飛速發展,是因為專注于“學科”本身,而不是諸如經驗之類的表面功夫。表面上看,醫學科學的發展史猶如一系列經驗的更替史,而事實并非如此。只要是博學者,持有這樣觀點并無二致。問問自己周圍的主任專家吧,他/她會懂你的。
然而,體制內的醫生在其醫療職業生涯中,明白這個道理是一回事,事到臨頭怎么做又是另一回事。不少醫生在醫院上班并沒有抱著明確的職業成長目的,只不過是按部就班來,循規蹈矩地走,保證每個月“錢$_$”入袋就OK。在如何提高醫院的核心競爭力,醫院文化、運營管理和人才梯隊建設等等內在機制方面,還意識不到這些元素是保證醫院能夠在相當長久的時間里,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也有益于自己提升的意義。
特別在如此不尊重市場規則的用人體制內,沒幾個醫生能不斷質疑自己已有的經驗,因為往往令人很不舒服的則是憑直覺行事。譬如說,在現實的醫生診療現場過程中,很少有科主任主動與醫生一起,在現場研討怎么進一步改善診療流程以便于操作,雙方可以碰撞出來更多好想法,醫生不會只將眼光放在自己的診療方法上。最難得的是,醫生會很有成就感,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與獨立思考能力相比,鑒別力層次更高,也更難培養,它主要源于獨立思考能力。
所謂獨立思考能力不能停留在一招一式的層面上,而是基于獨立思考能力之上,有系統思考能力,將自己的職業閱歷、感性直覺、興趣愛好等等進行融匯升華,方能提升自己的職場鑒別力。沒有沉淀到的閱歷,較難培養出好鑒別能力。經驗有時并不那么重要。雖然人的思想和行為,總是在過往的經驗和知識基礎上不斷積累起來的。所以說,用腦思考還不夠,還要用眼睛去觀察。
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咨詢,請關注交廣企業管理咨詢。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了《職業化培訓內容》。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