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目標協調、相互信任的前提條件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任才機制非常必要。關于如何留住并激勵人才,墨子提出了四種基本手段,即“富之,貴之,敬之,譽之”它所體現出來的激勵思想,即激勵手段應形式多樣,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運用,同時,需要組合運用不同的激勵手段,對于企業管理者具有直接的參考價值。
譽之,自我實現
“譽之”關注的是適時給予員工榮譽感,激發員工自我實現的需求。尤其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許多知識型員工喜歡對工作有更多的主動權,希望自己的工作具有挑戰性,希望在做出工作成績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
滿足員工個人榮譽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為員工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讓他們覺得“英雄有用武之地”,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激勵效果。
貴之,千金買馬骨
“貴之”關注的是員工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求,也就是說,管理層對員工是否給予足夠的尊重,企業內部是否建立公平合理的考核機制,職位的升遷任免是否公平,員工的升遷機會是否足夠多。
尊重人才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燕昭王是戰國時期燕國的君主,他即位之初,由于內亂外患,燕國國力衰弱。于是,他決心招攬治國的人才,讓燕國強大起來,擊敗乘人之危、攻占燕國的齊國。燕昭王找老臣郭隗出主意。郭隗告訴燕昭王,必須放下國君的架子,虛心求教,以賢者為師、為友、為臣,對國內的賢人親自登門拜訪,天下的賢人就會不召自來。
燕昭王忙問:“那應當先拜訪誰呢?郭隗對燕昭王說道:“如果大王真想廣羅人才,請先從我開始吧。一個老臣尚能被重用,何況那些遠勝我的人呢?”于是,燕昭王專門為郭隗修建豪宅,并拜他為老師。消息一傳開,賢人們紛紛從其他國家投奔燕國而來。當燕國殷實富足、國力強盛之后,燕昭王拜從魏國投奔而來的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楚、趙、魏、韓攻打齊國,大敗齊軍,終于得報大仇,燕國也達到鼎盛時期。
富之,財散人聚
對于企業家而言,為了確保企業長期、穩定、健康的發展,他們需要具備一種分享意識。道理很簡單:“惠足以使人”。只有讓員工得到實惠,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員工與企業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把市場做大,是企業價值實現的體現,而讓員工富足,則是讓員工發自內心地為顧客服務、從而做大市場的前提條件。
如果企業家可以將到手的經營成果全部據為己有,但必然嚴重挫傷員工的士氣,影響企業未來的經營成果。從本質上而言,“富之”是企業家以一定程度地放棄自己的部分短期利益為代價,為自己贏得更多的長期利益。
但令人惋惜的是,許多企業老總明明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一旦面臨著將大量的“真金白銀”拱手讓人的時候,內心一時的不忍就會迅速占據上風。所以,看一個企業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一個可行的標準就是:員工的發展軌跡是否與企業的發展軌跡同步。
敬之,歸屬感
“敬之”關注的是員工感情和歸屬的需求。 企業管理層在處理企業與員工的關系時,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將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就能夠大大縮小與員工的心理距離,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
在通用電氣等西方大型公司,從最高領導到各級主管都實行“門戶開放”政策,歡迎員工隨時進入他們的辦公室反映情況。為了使公司更像一個和睦、奮進的大家庭,從上到下都直呼其名,無尊卑之分,大家互相尊重,彼此信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十分融洽、親切。
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交廣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