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學的研究人員為了比較中國產品和外國產品的質量差異,曾于2005年年初,對500位美國消費者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產品平均質量得分2.77(滿分為10分),非中國產品平均質量得分7.22。這一結果顯示出,中國產品在美國消費者心目中的質量形象很差,這對于希望成為世界制造業基地的中國來說應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對中國企業來說,是什么制約了產品質量的提高?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曾在20世紀80年代建立了世界上技術含量最高、全部自動化的新品牌產品生產基地–撒旦分部集團,希望實現一流質量、一流效益,結果發現撒旦分部并沒有明顯優于其他分部。
交廣國際管理咨詢表示,制約產品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往往不是技術,而是落后的質量觀念。態度不同則效果不同。
美國一家著名企業的總裁曾到日本一家同樣很有名氣的企業參觀時,自豪地說:我們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在于30%的技術加70%的態度。沒想到日本企業的老板說道:我們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在于10%的技術加90%的態度!
量觀念決定著員工的質量態度和行為取向。落后的質量觀念必然產生消極的質量態度和不適宜的質量行為,從而,從深層次上制約企業產品質量的提高。
中國許多企業的產品質量不好,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追求完美的觀念和態度。讓我們體會一下觀念和態度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力。凡在國外生活過的人都對中外的飲食對比感慨頗深,一方面感嘆外國人吃的太簡單了、太不講究了;一方面感激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豐厚的飲食文化和中國美食。為什么外國人在飲食上不如我們?原因很簡單,外國人對吃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如我們。
再看一下F1賽車制造商對質量的瘋狂追求。每輛F1賽車由3500個零件組裝而成,整車的組裝需在4天內完成。在賽車過程中,要在7秒之內完成更換輪胎、加油及必要的維護。在賽車場維修站,制造商要提供50000多個重達25噸的備件。為了確保賽車的卓越性能,制造商每年都要對賽車進行重新設計和制造。如此高效率和高質量的完美結合令人不可思議,而這一切來源于企業高層領導對質量的高度重視和極端執著,來源于全體員工樂于迎接挑戰和追求完美的健康心態。
一葉知秋。從中國美食到F1賽車,我們不難看出,只要是人們重視,事情再難,也能做好,如果不重視,再容易的事情,也難以做好。
交廣國際管理咨詢經營管理培訓講師認為在中國企業,有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就是喜歡盯著所謂的大事,而小瞧細節。尤其在質量問題上,”小問題”往往被輕視,甚至被忽略。”做大事者不拘小節!”經常聽到管理者這樣不無驕傲地自況道。事實上,很多項目的失敗都是由于太多的小缺陷引起的,”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原因就在于一塊不起眼的塑料泡沫存在質量問題。再如,我國”飛豹”戰機在試飛定型的過程中多次發生險情,主要原因不在于設計,而在于一些小的環節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1991年7月8日,”飛豹”在一次科研試驗中出現油箱漏油,險些造成機毀人亡,事后查明是飛機一個輸油軟管脫開造成漏油;1997年6月19日,”飛豹”在超音速試飛中,前座艙蓋脫離機體被拋到了九霄外,又一次險些造成機毀人亡,事后查明原因是工廠的工人在安裝座艙蓋時將活門螺釘裝反了。這些問題不是技術上的難題,只是作業人員的態度所致。
因此,提高產品質量,必須革新質量管理觀念和態度,否則再先進的技術也無濟于事。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