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群體到團隊的三個階段

    職業素養:從群體到團隊!

    交廣國際管理咨詢專注14年的培訓行業經驗,發現在美國,每年籃球大賽結束后,常會從各優勝隊中挑出最優秀的隊員,組成一支“夢之隊”赴各地比賽,以制造新一輪高潮,但結果總是令球迷失望——勝少負多。

    其原因在于他們只是一個群體,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團隊。

    雖然他們都是最頂尖的籃球種子選手,但由于平時分屬不同球隊,無法展現出默契、協作的團隊精神,不能形成有效的團隊攻擊力。

    就如海豚覓食的故事:

    海豚覓食時,都會兩三個一組在海洋四處搜尋。

    當他們發現成群的魚群時,不是因為饑餓而直接沖上前去,而是尾隨其后,同時發出“吱…吱…”的聲波召喚它們的同伴。

    一只、兩只、三只……周圍的海豚聽到召喚紛紛聚攏到此,直到有50多只海豚后,奇跡發生了:50多只海豚形成一個包圍圈,困住所有的魚群。

    隨著包圍圈不斷縮小,被圍在中間的魚群開始慌亂起來。這時,一只海豚沖進包圍圈美食一餐,當他吃飽了后,便快速游到包圍圈最外層,讓他的同伴進去覓食。就這樣循環罔替,直到最后一只海豚覓食完成。

    職業素養:從群體到團隊!

    當然,團隊首先是一個群體。而群體是致力于任務完成的多人組合,包含以下五方面要素:

    1、角色

    即個人所在特定位置被期望擁有的一套行為模式。在群體中,個體由于自己所處的位置,被期望承擔某種社會角色。

    2、規范

    即群體成員共同認可的標準或期望,包括工作的績效,缺勤率、工作節奏等內容。

    3、地位

    是指群體內部的威望等級。而且當個體認為自己應該處于的地位與別人的認為之間存在分歧和差距時,地位這一因素就會形成顯著的激勵效應,并引發行為結果。

    4、群體規模

    就完成任務而言,小群體比大群體速度更快,但如果是解決復雜和困難的問題,大群體或做得更好;從量化而言,成員超過12人的大群體,有利于獲取各方不同的信息,而7人左右較小的群體,在行動上有更高的執行效率。

    5、群體內聚力

    即群體成員相互吸引和共同參與群體目標的程度。內聚力越高,成員越會遵從群體目標。

    交廣國際管理咨詢在對眾多企業員工進行職業培訓時,常發現企業在管理中,往往將群體誤解成團隊,而所謂的“團隊”并沒有產生團隊的效果。團隊是具有核心共同目標的群體,二者有著本質區別:

    領導方面

    群體應該有明確的領導人,而團隊可能就不一樣,尤其是發展到成熟階段,成員共享決策權。

    目標方面

    群體的目標必須跟組織保持一致,但團隊中除了這點之外,還可以產生自己的目標。

    協作方面

    協作性是群體和團隊最根本的差異。通常,群體的協作性只到中等程度,有時成員間甚至存在消極和對立,但團隊是齊心協力,共勉勵,同進退的。

    責任方面

    群體中領導者要負很大責任,而團隊中每個成員都要為結果共同負責。

    技能方面

    群體成員間的技能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而團隊成員的技能是相互補充的,即不同知識、技能和經驗的人綜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團隊組合。

    結果方面

    群體的績效是每個個體績效相加之和,團隊的結果或績效則是由各成員合作完成。

    既如此,群體怎么過渡到團隊?

    從群體發展到真正的團隊需要一定的時間磨練,該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

    由群體發展到所謂的偽團隊,也就是所謂的假團隊。該階段中,成員間雖有共同目標,卻各行其是。

    第二階段

    由假團隊發展到潛在的團隊,這時已經具備了團隊的雛形,像一輛擁有了完整部件的車。

    第三階段

    由潛在團隊發展為一個真正成熟的團隊,目標明確、技能互補、相互信任、有效溝通,但距離高效的團隊還比較遠。

    因此,在交廣國際看來,團隊并不是一群人的機械組合。一個真正的團隊應該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其成員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具備明確的協作意愿和協作方式,從而產生了真正的內心動力,促進集體的成功。

    看過此文的人還看了《基礎員工職業素養提升

    共有 0 條評論

    ?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