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團隊的成員會有各種不同的個性,有聽話的員工,也會有個性問題的員工,下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則分享管理者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這很難用一句兩句說清楚,因為“問題員工”的問題各不相同,解決辦法也只能視情況而定。這里暫且列舉一些最常見的問題,并附上相關的解決思路供大家參考。
第一大類“問題員工”:偷懶的人。
只要是人,就會有偷懶的想法。這真沒辦法,惰性是人的天性之一啊。這個天性也不見得全是壞事,從某種角度來看,惰性也是促成科學進步的原因之一。比如,懶得洗衣服,于是有了洗衣機;懶得煮飯,于是有了電飯煲……人類發明許多工具,就是為了讓做事更便捷。
但是,在職場上,偷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它會毀掉你的職場生涯。
相比偷懶的表現,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偷懶的原因,員工為什么會偷懶?是懶神附體嗎?顯然不是,能到公司上班的人,肯定不會是一個太懶的人,不然別人為什么不在家睡大覺呢。員工偷懶,除了少部分的性格缺陷外,更多的原因,跟工作意義相關。
說白了,就是員工覺得“工作毫無意義,所以懶得做”,即使當著領導的面不得不做,也往往是敷衍了事。有人也許會奇怪,工作怎么會沒有意義呢,員工竟會有如此荒謬的想法嗎?還別說,涉世不深的年輕人,持有類似想法的人還真不少。
解決思路,自然就是向員工闡述工作的意義。告訴他工作對員工自己的意義,對團隊的意義,對公司的意義,乃至于對國家的意義和對世界的意義,簡而言之就是“攻心為上”。當員工覺得自己做的工作很有意義,而不再是跟機器一樣做著毫無意義的事情時,干勁也好、積極性也好、主人公意識也好,就都來了。
第二大類“問題員工”:否定一切的人。
這類員工自身也許有些特長,在工作領域有一定的資歷,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對什么事都習慣性地持否定看法,說出的每句話都帶“不”字。不管是同事的話,還是領導的話,他都會第一時間出言否定。
比如,領導有一個計劃,提出來讓大家討論,他會說“這肯定不行”;同事有一個新想法,商量要不要試試看,他會說“費力不討好”……在大多數團隊,經常會有這類人的存在。
最讓人無語的是,這類人在否定別人之后,自己又提不出更好的方案,好像是為了否定而否定。給別人的感受,就是一身戾氣,滿嘴抱怨,跟網絡上人人喊打的“噴子”一個模樣。
對于這樣的員工,做領導的,當然是要多談心,嘗試著慢慢轉變他的想法。只不過這個方法不但見效很慢,而且失敗率奇高,因為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是非常困難的。世界上最困難的兩件事,一是“把別人的錢裝到自己的口袋里來”,二是“把自己的想法裝到別人的腦袋里去”。
一旦你覺得讓他轉變想法實現不了,解決之路就只有兩條。其一,如果他是可以被替代的,趕緊讓他走人,換一個能干他的活兒又不像他這般否定一切的人來。其二,如果他是無可替代的,趕緊改變自己的想法去迎合他的想法。
只是,無可替代的人,大概只有科幻小說里的科學家和玄幻文學里的魔法師之流,在商業時代的職場上,很少有什么人是不可替代的。
第三大類“問題員工”:居功自傲的人。
團隊成員在建功立業之前,可能還很正常,一旦做出了成績之后,有些人可能就會居功自傲了。這個時候,管理者就不能坐視不管了。
關鍵是怎么管。不能太嚴厲,因為他畢竟對團隊做過大貢獻,太嚴厲會寒了其他人的心。也不能太寬松,不痛不癢地說幾句,是在側面上縱容他的行為。可行的辦法,就是“敲打”。
敲打是個正兒八經的技術活兒,一定要拿捏好分寸才能有效果。敲打的“敲”,指的就是不能太用力,畢竟是敲不是捶;敲打的“打”,指的就是不能太無力,畢竟是打不是摸。具體該怎么做,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依據管理者本人的手段和對方的性格而定。
當然了,“問題員工”的問題,遠遠不止上述三種,只不過這三種具有普遍性,在大多數團隊里都會遇到,稍微討論一下沒壞處,有備無患。有人也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是“問題員工”,為何要費心費力地去應對,而不直接開掉呢?
這就應了開頭的那句真理,人無完人。員工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完美無缺的員工是不存在的。如果只要員工出了問題,你就放棄,你將永遠沒有可用的人。唯一建議大家立即開掉的,是在團隊里整天抱怨的人,他們身上的負能量太多了,不開掉不行。至于其他問題類型,都可以搶救一下,想想辦法慢慢改善。這也就是優秀管理為什么要管理問題員工。
而且,反過來說,管理者在應對“問題員工”的過程中,自己也能得到鍛煉和成長。見面就躲可不是什么好辦法,正視問題然后解決問題,才是正道。所以,請各位管理者擺正心態,把這視為你的工作內容之一,迎接團隊里各種各樣的“問題員工”吧。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