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如何平臺化改造?
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正在逐漸卷入互聯網化浪潮之中,產業互聯網將重構商業基礎設施,在不同行業的研發、采購、生產、分銷、零售等各個價值鏈環節,都將可能誕生產業平臺級公司,這對多數傳統企業來說,看起來是非常大的機遇,實際上卻也是異常艱難的挑戰。傳統企業優勢在于其存量資源,但劣勢也往往源自其歷史包袱,對于傳統企業平臺化改造,交廣國際管理咨詢建議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思考。
1、洞見產業變革。
一個企業的戰略選擇是受其外部產業環境影響的。多數產業經過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洗禮之后,將呈現新的產業格局。企業家需要練就產業思維,對產業內的變與不變有本質的思考。比如零售行業,新零售到底新在哪?新的是場景與工具,不變的是用戶體驗和綜合交付效率。
2、升級業務平臺。
基于產業變革的規律,判斷企業價值鏈各環節是否存在“平臺化”的機會。“平臺+創客”的產業結構之下,倒逼很多企業做出是否平臺化的戰略選擇,然而并不是什么企業都適合打造產業平臺。傳統企業需要結合客戶需求與自身比較優勢,明確業務的演進邏輯,選擇合適的“平臺化”切入點。比如,企業原來是做貿易的,則進化為B2B分銷平臺則會有一定優勢。
3、優化組織結構。
不論業務是否啟用了“平臺化”生長模式,企業的組織成長必然會走向一個“集團化”的階段,當企業不再是單一產品、單一市場的時候,如何在整個組織內部最高效地配置資源將成為企業這個階段的重要命題,“組織平臺化”應運而生。為了打贏更高階的市場戰爭,自然要重塑愿景、升級人才結構、提升總部平臺能力、變服務為交易等。其中,總部的平臺功能發育是重中之重,平臺化的總部至少要扮演數據中心、人才中心、資本中心、投資中心、行政中心等五大角色。
4、借力資本市場。
企業成長必然離不開“產融互動”的思維方式。尤其是打造一個產業平臺這樣的偉大事業,沒有強大的融資能力和資金實力是很難支撐的。對于新三板公司以及A股公司來講,需要盡快通過資本市場補充彈藥反哺產業競爭;對于非公眾公司,需要盡快走向資本市場。有趣的是,強大的融資能力在特定階段居然成為這類公司的核心能力,因為“平臺戰爭”太殘酷。看看滴滴的一群小弟是什么下場就知道了。
5、企業家下定決心。
企業轉型升級必然是“一把手工程”,企業平臺化改造往往相當于企業的“二次創業”,需要企業家痛下決心,放下歷史上成功的優越感,去擁抱新的不確定性,要么自己親自掛帥直搗黃龍,要么充分授權給足信任,這對很多企業家都是不小的挑戰。“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如果企業家不能夠完成心態轉換,這場變革真的很難成功。
通過以上的幾個細節,就能夠成功使傳統企業適應新的平臺化改造,對于更多的企業咨詢案例,請咨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專家團胡一夫老師(微信18749492090)。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