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制度比意識更重要!
(節選自交廣國際管理咨詢胡一夫老師《企業流程與制度管理》講義)
宋朝弱小,為什么還能抗過三百年的王朝大限?制度作用很關鍵。宋朝之所以走向繁榮,正是因為歷代皇帝恪守祖訓,這才給士大夫們營造了相對寬松的政治環境,保證了國家政治的清明。正如美國人墨菲所說:“從很多方面來看,宋朝算得上一個政治清明、繁榮和創新的黃金時代。”
縱觀歷代王朝,在王朝末期,都是天下大亂各地起義風起云涌。秦朝末年,東漢末年,隋唐之際,五代十國,都是由于內部不穩定才導致國家滅亡,但是,宋朝卻在亡國之時,還有十余萬軍民愿意一起跳海赴死,所以,說宋朝還是很得人心的。其實,這些都跟太祖趙匡胤在祖廟立下的兩條規矩有關:
根據《避暑錄話》的記載:趙匡胤在建國之后,非常神秘地在太廟中樹立了一座石碑,并將其稱為“誓碑”。趙匡胤立下祖制,每逢新君即位,皇帝必須前往太廟祭拜先祖,隨后,帶著一個不識字的小太監閱讀石碑的內容,“瞻默誦訖”。因為,太廟是皇家禁地,連侍奉在皇帝身邊的內臣都無權進入太廟,而唯一能陪著皇帝進太廟的小太監還不識字。
所以,這個石碑的內容,一度成了宋朝內廷的謎團。除了歷代趙氏皇帝外,其他人始終無緣一窺石碑的內容。直到靖康之恥發生后,金兵涌入開封,霸占了北宋皇宮,這才使石碑的秘密公諸于眾。原來,石碑上刻著兩條“禁令”:
一是:趙氏皇帝不得加害柴氏子孫,柴氏子孫犯了罪不得以刑律處罰,就算他們要謀反,也只能賜其自盡,不能將柴氏當街問斬;
二是:所有趙氏皇帝不得迫害士大夫以及言官。
在這兩條禁令下,還有一行小字:“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第一條禁令很好理解,趙家的江山是從柴氏手中奪來的,若無后周柴氏對趙匡胤的恩寵,趙氏根本沒機會成為皇族。出于報恩的心態,趙匡胤必須優待前朝柴氏皇族。第二條禁令則完全是趙匡胤的個人胸懷了,從古至今,只有趙匡胤通過這樣的方式督促子孫善待士大夫和言官。
太祖誓碑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應不朽的名言,這是在人治獨裁制度下所能達到的最好的、最開明的、也是最有效的制度安排。難能可貴的是,宋代歷朝皇帝都還算聽話,讓太祖的這幾條中國歷史上迄今最為開明的政策,得到切實的執行了三百年之久。
可以說,這是有宋一朝三百多年的大憲章,也是同時代世界各國中最開明的大憲章,它從根本的制度上確保了宋朝能成為中國文明的最高峰。
從宋朝后來的皇帝來看,大多數趙氏皇帝都是比較乖巧的,無人敢違背老祖宗定下的禁令。畢竟,在每個皇帝繼承大統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太廟中起誓,倘若違背了石碑上的祖訓,“天必殛之”可不是鬧著玩的。
也正是因為宋朝皇帝對士大夫和言官展現了寬宏大量的胸襟,所以,宋朝時期的文士是非常幸福的,不論他們選擇登科入仕還是在民間從事文學研究,都會受到朝廷的善待。正式因為趙皇帝們給予言官這一“高危職業”生存的保障,所以,宋朝敢于直諫的言官屢見不鮮。
(老師微信18749492090)百度搜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點擊進入官網留言,贈免費公開課名額!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