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運籌帷幄 戰略管理準贏
日期:2015-06-26 16:33 閱讀次數:
在中國,“戰略”一詞歷史悠遠,“戰”只戰爭,“略”指謀略,戰略原指軍事將領指揮軍隊作戰的謀略。春秋時期孫武的《孫子兵法》被認為是中國最早對戰略進行全局籌劃的著作。后來“戰略”已逐漸演變成泛指一定歷史時期,統領性的、全局性的、左右勝敗的謀略、方案和對策。
既然戰略是關乎組織成敗的關鍵所在,那從制定到實施戰略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要認真對待,做到一絲不茍。很多組織戰略都會存在一種問題,制定了完美的計劃,也在認真的貫徹,卻始終無法達到預期的管理目的。原因是什么?戰略管理不到位。
談到戰略管理就不能不提及到兩千多年前,我國春秋戰國時代誕生的偉大軍事家孫子和他留給我們的《孫子兵法》,他既是一位著名的戰略家,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而《孫子兵法》既是一部舉世公認的軍事思想的名著,同時也是一部中國哲學史上的經典名著。
《孫子兵法》所體現的核心卻是它所揭示的具有普遍性的戰爭規律;而成為后世在各個不同領域規律運用的典范。其哲學化的闡述在于在敵與我、強與弱、利與害、進與退、勝與負等軍事矛盾形式中,把握它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
國內權威的戰略管理研究專家譚小芳老師表示,企業發展戰略必須建立在這具有普遍性規律的戰略管理基礎之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我們的企業決策領導者又必須具備超越現實的戰略管理能力。
在“非戰”、“非攻”、“不戰”的境界里,強調“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體現一種對待企業發展的哲學心態;《孫子兵法》作為世界兵學之經典的意義在于用時代的發展觀來運用和改造它,這本身就是《孫子兵法》傳承的哲學觀,企業決策領導者不能只是停留在謀略、戰術、技巧這個層面上,更重要的是去體會它的深邃的哲學啟迪!
很多人提到戰略管理的時候,也許會感覺到戰略管理是一個虛的東西,讓人摸不到邊際。但是通過筆者的戰略管理實踐,認為戰略管理是務實的,企業在進行戰略管理的時候要本著可操作性的原則。是務實還是務虛關鍵要看管理者本人是什么態度,想以戰略管理提高自己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那么就以一種務實的態度來進行企業的戰略管理,那么戰略管理也就不再神秘。
有人強調執行,有人強調細節,但這些說法都只從特定的角度說明了問題的一個方面。在“執行”與“細節”之上,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在決定著企業的命運與前途,那就是戰略。當眾多世界500強的CEO們在強調“現在是戰略致勝的時代”的時候,我們的企業家也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向更多的人傳遞自己的戰略設想了。
從重量級的柳傳志、李東生等紛紛走到前臺,參與各種論壇互動,到眾多中、小企業的廣宣策略中不斷體現自身企業的目標等,不一而足,甚至當你在某個胡同里買茶雞蛋時,老婆婆一邊找你零錢,一邊還輕輕的告訴你“因為這個胡同賣蛋的不多,又經常有上班族打此經過,所以決定在此設點”等等。似乎戰略及戰略管理已經婦儒皆知了。這當然是件好事,至少表明我們的企業家思想上已經和世界接軌了。
譚老師表示我們從海爾集團的戰略發展歷史看總裁張瑞敏其人的戰略管理能力,在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初期的1984年就提出了海爾的品牌戰略思想;1992年提出多元化發展戰略;1998年的國際化發展戰略;2002年的國際化戰略的深化,足以證明張瑞敏作為一企業管理者的系統戰略管理的博宏與高遠。
可以說,戰略管理管理—在學生的眼里,是一門玄妙到高深莫測的大學問,可以學習一輩子。在窮人眼里,就是一年怎么能賺到1萬元錢。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的一句話說的很經典“每當你看到一個偉大的企業,必定有人作出過遠大的決策。”我想,他講的是戰略;我們中國也有句老話:大路朝天,各走一邊—暗含的是戰略管理的意思。為什么這么說呢?
大路朝天,講得是條條大道通羅馬,遠近難易卻不同。各走一邊,講得是總有一條道路適合你。表達的道理在于,戰略管理的制高點不在于搶奪,而在于選擇。什么是定戰略,其實就是對將來道路的拍板,決定是姓社還是姓資。一旦選擇,是苦是甜都在后面等著。有因必有果。
有研究分析發現:中國企業戰略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企業領導對戰略管理的價值認識不夠和企業專業管理人員的缺乏,約占企業戰略管理失敗的60%以上。總結起來,中國企業戰略管理整體水平低下,對戰略管理的價值認識不夠、戰略決策的隨意性大、盲目追求市場熱點,譚老師認為,主要表現為如下:
1、缺乏長遠發展規劃,戰略變化頻繁;
2、盲目追逐市場熱點,企業投資過度多元化;
3、戰略決策隨意性較大,缺乏科學的決策機制;
4、對市場和競爭環境的認識和分析盲目,缺乏量化的客觀分析;
5、企業戰略計劃流于書面報告,沒有明確的切實可行的戰略目標;
6、企業戰略計劃難以得到中高層的有力支持,也沒有具體的行動計劃;
7、有戰略思考,但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戰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體系,導致企業戰略流于形式,無法得到貫徹執行。
比如,客戶如果需要一次性筷子,你卻非要向他推銷耐用的塑料消毒筷子,你就是在做本末倒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如果政府和民眾覺得一次性筷子不環保,你要做得只是將其換成淀粉原料;過去酒水行業曾經流行過買場的壟斷營銷模式,也有人美其名曰是盤中盤模式。
但是,很多白酒企業花了20萬買斷了一個大酒店的專供權,卻只派出一個、兩個促銷員;在廣告投放上,犯這種低級錯誤的就更多了,有的花了300萬請了個著名影星作為形象代言人,而沒有預留更多的錢去做廣告宣傳,只是在包裝上用了一下明星臉。
有的企業為了打造品牌準備投放一千萬的戶外廣告,卻只花了3萬元請個業余設計師做畫面設計。這也就那怪,很多曾經紅極一時的大企業被廣告燒死了,沒有效果,肯定是投放廣告越多,成本越高,虧損越大,甚至,很多廣告還起了反效果。
戰略管理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企業發展戰略必須建立在這具有普遍性規律的戰略管理基礎之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我們的企業決策領導者又必須具備超越現實的戰略管理能力。
在“非戰”、“非攻”、“不戰”的境界里,強調“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體現一種對待企業發展的哲學心態;《孫子兵法》作為世界兵學之經典的意義在于用時代的發展觀來運用和改造它,這本身就是《孫子兵法》傳承的哲學觀,企業決策領導者不能只是停留在謀略、戰術、技巧這個層面上,更重要的是去體會它的深邃的哲學啟迪!
圍棋大師吳清源在自傳《中的精神》一書中談到圍棋未來的趨勢時說,21世紀的圍棋要超越傳統的序盤、中盤和官子的階段性思考模式,而應從棋盤的整體去考慮。應該說,大思維源于大視野,這個思維即不是紅海思維,也不是藍海思維,而是戰略管理。
可口可樂的CEO郭思達也曾向他的同事提出這么一個問題,全世界42億人每人每天喝多少水,同事的回答時62盎司。他又問,每人每天喝多少可樂,回答是2盎司。郭思達于是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就是可口可樂的競爭對手不是百事可樂,而是咖啡、牛奶和水。思維方式變了,市場就變大了。可以說,郭思達是站在盒子外思考的CEO。
總之,多年的咨詢實踐告訴我,一個企業的“大成功”(例如:連續三年業績翻番)往往是戰略管理的成功。戰略有問題,單純靠改善內部運營效率,業績改善的效果有限。企業戰略管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空,從而看得遠—我們只有忽視眼前的浮云,穿透過去,目空這一切,徹悟“神馬都是浮云”—才能看到本質,這也就是戰略布局。譚小芳老師強調:只有解決了戰略問題,企業才談得到生存與長遠發展!
本文來自和訊網:http://bschool.hexun.com/2013-11-13/159644726.html
下一篇:關于留學那點事兒資深專家來長傳經
專業專注
十四年只做一件事
12條準則
嚴格篩選講師
低價透明
講師直接報價,低于市場30%
7天不滿意
全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