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ogo
    tel

    管理咨詢 > 關于我們 > 新聞中心 > 媒體采訪 >

    企業全體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

    日期:2015-08-04 16:23 閱讀次數:

    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是否實現長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

    一個企業是否和諧,一個企業是否實現永續經營,

    同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企業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

    《弟子規》是一本只有一千來字的小冊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弟子規》中,它們有明確的行為規范。那么這些行為規范,對于現代人會有什么作用呢?《弟子規》為什么會引起眾多現代人的重視?時下掀起的陣陣“國學風”,首先,我希望不要成為一種形式。比如,《弟子規》是儒家的一本經典讀物,最近不少企業在學習,我也接觸過很多老板,他們都希望能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宣講,引導員工形成“忠誠、敬業”的道德品質。但正如我跟很多企業老板說的一樣,企業老板自己是否也在學,自己是否在親自講,企業的經營管理是否真的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在做?當這些問題問下去后,很多老板都回答,“沒時間,做不到”。那我就很懷疑我們的很多企業,在推行這種道德教育的初衷,讓員工都成為“知書達理的好員工”,當然可以便于管理,但如果不是老板和領導親自帶頭學習、以身作則,我認為企業很難真正地樹立道德準則。

    所以,知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官網www.tanxiaofang.com)建議我們的企業家與企業員工都應該讀讀《弟子規》。《弟子規》1080個字,本是童蒙養正寶典,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里面蘊含著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大智慧。管理最難的是人心。盡管尋求專業團隊支撐是一種途徑,但內部培訓才是發展的真正造血機制。在工作實踐中,譚老師發現,《論語》、《弟子規》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人的修身處方面體現得更為精妙。“芳華于內,恭必于外,致和于中,謂之華必和,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弟子規》這本典籍中強調“孝悌”、“忠誠”,不夸張地說,譚老師也帶動了一批企業家尋找這樣的方式緩解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矛盾。

    《弟子規》總敘中說:“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里面有七個科目,即孝,弟,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前六項屬于德育修養,后一項,即學文,屬于智育修養。幾百年來《弟子規》這本小冊子曾是做學生應有的標準,也是一個幸福人生的基礎。依現代標準似乎很嚴格,但是古人覺得孩童從小就該有紀律及品德修養,那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紀律和品德修養,孩子長大后就不會有成就。譬如說,如果孩童從小就不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長大后怎么可能會遵守禮法?

    現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夫婦之間的關系,已完全變形。父母不像父母,子女不像子女,人與人之間不再講求倫理道德。我們的心理環境被污染,我們的家庭制度被破壞,離婚率有史以來已達到高峰。我們誦讀《弟子規》,旨在作為我們的指導方針,幫助我們首先以身作則改變我們自己,也由此改變我們的命運,并進而帶領下一代走向一個和平的、和諧的社會與世界。譚小芳老師認為,《弟子規》的知名度雖不甚高,但其成就卻比聲名遠揚的《三字經》要高出很多。僅就文字而言,它讓我們看到,當今之世圣賢之言也未完全銷聲匿跡。在題為“真與信”的第二章中,我們還找到了在中文書中很少見的下列訓誡: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見未真,勿輕言;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

    還有這樣一個簡潔明了的定義: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作者接著補充道:

    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

    可見,《弟子規》濃縮的是中國古圣先賢的教誨。譚老師(預定譚老師弟子規培訓課程,請聯系13733187876)表示,首先它教導我們該怎么孝順父母和尊重敬愛我們的兄弟姐妹。然后它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所有人、事、物,要如何保持小心謹慎,要我們做一個有信用的人。接著它教導我們應該要平等地去愛護一切眾生,要親近仁慈、有德行的人,向他們學習。我們必須先把自己本分內的責任都做到了,如還有剩余的時間和精力,才可以更進一步學習研究文學藝術,來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品質。

    “孝”、“悌”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固有的基礎。“孝”是孝順。“孝”的概念是要了解祖父母、父母與自己的關系。把“孝”字分開來看,上面與“老”字相同,下面是一個“子”字;表示老一輩跟小一輩是同一體,不像現代人有代溝。“悌”是指兄弟姐妹之間彼此誠心的友愛。在此用來衡量做弟妹的在外對兄長應有的標準原則。“信”是必須要落實古圣先賢在經典里所教誨的,要做到才是真信。“德”是人的道德修養。另外,古人還有“五常八德”之說。“五常”是仁、義、禮、智、信。“八德”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譚老師建議:每日晨起和入睡前各誦讀一遍。三個月為一“療程”。總的來說,企業員工學好《弟子規》,對于“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健全的道德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新聞鏈接1:

    董事長帶著4個高管在門口列成兩隊,只要看見有員工來上班,就鞠個躬,說一聲“早上好”,員工也馬上鞠躬回禮。這是(浙江)一家生產衛浴產品的公司。辦公室的蔣主任說,躬迎員工,已經實行了7個多月,只要不出差,董事長就會率領幾位高層,早上6:50到公司門口,一直到7:30上班。

    “去年年底,我們董事長在一家培訓機構接受了5天的傳統文化教育,回來之后,他就讓人印了2000本《弟子規》(《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全書分五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作為啟蒙養正,教育子弟的讀物,影響僅次于《三字經》),從高層到普通員工,直至經銷商,人手一本。然后決定公司高層,每天都到門口躬迎員工。

    新聞鏈接2:

    第一家企業孔子堂。方太孔子堂是茅忠群親自在企業內建立的一個儒學課室,目前主要用于儒學的相關教育,包括內部的儒學宣講與學習交流、外聘國學導師現場授課等。問及在企業內建立孔子堂的緣由,“要推行一種文化和思想,需要一個場地,這是建立孔子堂的初衷”茅忠群給出的答案直截了當。從2008年推行儒學管理至今,茅忠群已經親自為員工專場講述儒學理論近十次。

    譚小芳老師點評:

    “經濟發達國家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歐洲有歐洲的管理模式,美國有美國的管理模式,日本有日本的管理模式,中國在若干年后要成為發達國家,一定也要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我覺得儒學完全可以與實踐管理相結合,中學明道,西學優術,且要中西合璧。也即是前面的標題——以禮治企”。

    孔子將古人祭祀禮儀中的“禮”從宗教范疇推廣成為人文世界的行為規范。“禮”不僅是等級社會的外在形式,而且與人的內在理性結合在一起,使“禮”的實踐成為人的內發行為,達到自我控制,“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茅忠群在感性的“仁愛”基礎之上,推行理性的“禮”,即為管理的規范與制度。

    儒學作為中國古代最有影響力的學派,在思想上形成了“仁”與“禮”的一種張力結構,運用到國家政治實踐中,成為指導性的原則,曾取得卓越的管理成效,深受儒學影響的國人,從思想上具備認同的基礎,筆者強調說可以治理國家的思想,肯定是可以管理企業的。所以,不管是國學,還是禮儀,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提高素質——那么,企業家應具備怎樣的素質?東西方文化的國家各有相近或相異的看法,譚小芳老師認為,作為中國式的企業家,以下條件和素質供參考:

    ◆政治思想素質。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順應潮流和趨勢。

    ◆道德情操素質。形成優秀的職業道德和工作風格是企業家發揮知識、才能作用的重要保證。

    ◆個性、氣質修養。特別是志氣、毅力與事業心最為重要。

    ◆知識素質。企業家應具備較高的現代化的經濟、技術知識,眼界開闊,思路敏捷,敢于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成功的管理經驗。

    ◆競爭素質。企業家的競爭素質是企業家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體現。

    ◆能力素質。企業家要掌握管理企業的多方面能力和技能。如決策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組織指揮能力、協調能力、用人能力、及自制能力等。技能方面主要有:文字技能、語言技能、外語技能和計算機操作等方面。

    ◆心理素質。堅忍不拔,富于創新,敢于承擔風險,在任何困境中勇于開拓進取是企業家應具有的普遍心理素質。

    ◆身體素質。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企業家成長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企業家做好領導工作的最基本的條件。

    ◆社會活動素質。具有高超的社會活動與交往的素質,特別是精通與靈活運用公關、人際交往、禮儀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善于利用“外腦”、重用專家的素質。善于發揮智囊組織的作用是提高企業聲譽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譚老師強調:只有具備以上現代企業家的素質,才能使企業家真正成為:事業的探險家、經營的戰略家、腳踏實地的實干家、管理的藝術家、學術淵博的科學家和頗具風度的外交家。

    交廣直播

    定制培訓

    暢銷課

    全年培訓計劃

    交廣客戶

    ?

    專業專注

    十四年只做一件事

    12條準則

    嚴格篩選講師

    低價透明

    講師直接報價,低于市場30%

    7天不滿意

    全額退款

    購買內訓贈送測評

    購買微咨詢送內訓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