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社會里,眾所皆知的一流管理者,無一例外,每一位都具有一種罕見的人格特質,他們處處展現出魅力領袖的風范。他們不但能激發員工的工作意愿,又具有高超的溝通能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渾身散發出熱絡引人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帶領團隊屢創佳績,擁有一連串驕人的輝煌成就。運用獎賞力與強制力來管理,也許有效,但是如果你要提高自己的領導魅力,贏得眾人的尊重和喜愛,我建議你們要盡最大的努力以影響和爭取員工的心。假如你們之一誰能做到這點,誰就能成為一位成功的老板,而且也可能完成許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要成為優秀的管理者,就不能在部屬面前給人一種小氣的感覺。有些人說,一個人的胸懷是注定的,我不以為然,胸懷是可以錘煉的,可以擴展的,關鍵是你的觀念要不斷地更新,視野要不斷地擴大,這樣,就不會對經濟和物質方面的東西過分關注。從經濟人的角度看,我們都是為了多掙些錢讓日子過好一點,但不懂得放棄,只顧眼前,就不會有大的收獲,即使有了物質的獲得,可能你失去了快樂。有時我們確實心疼自己的經濟物質損失太多,但錢是身外之物,我們對金錢和物質的欲望是永遠也滿足不了的,我們一定要活得精彩,活得開心。
個人領導能力還是一種溝通、一種開放態度,一種經常性的和誠實的與自己的讀者或聽眾交談的意愿和智慧……” 我們常常會聽到某位朋友說,我的領導真有魅力。但這種魅力的表現又各不相同,那么,魅力到底是什么呢? 譚小芳覺得一個領導者的魅力一方面是崗位和職務自然而然帶給他的,任何一個處在一定地位的人總會給人某種有權威、有才干的印象,另外, 很多人都有一種自身散發出來的、給人好感、吸引人的風格氣質,這也就是一個人自身所具有的魅力。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切以修身為開始,在變化多端的環境下,自我認知、自我反思是個頻繁的慣性動作,領導者只有不斷從工作中,從別人的眼中發現自己不足并不斷改善,才能散發出魅力,對員工和下屬產生更大的影響力。中國有著特殊的環境,所以形成了獨特的管理特點。管理者通過不斷的自我完善、以身作則,有效的激勵他人,帶領團隊和成就企業,最終達成“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領導境界。
你相信領導魅力可以解決很多科學管理解決不了的難題嗎?你的核心骨干愿意不計報酬、不計條件追隨你嗎?你知道用領導魅力解決“執行力低下”問題的方法嗎?面對決定企業命運的抉擇,你具備做出正確選擇的素質嗎?你想擁有“卓越領導魅力”嗎?歡迎進入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的領導魅力課堂!
20世紀初,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Weber)提出“charisma”,即“魅力”這一概念,意指領導者對下屬的一種天然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魅力型領導理論(CharismaticLeadershipTheory)是指領導者利用其自身的魅力鼓勵追隨者并作出重大組織變革的一種領導理論。由于這種魅力超出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所以它難以用理性、美學或者別的觀點加以解釋。
隨后,本尼斯(W.Bennis)在研究了90名美國最有成就的領導者之后,發現魅力型領導者有4種共同的能力:有遠大目標和理想;明確地對下級講清這種目標和理想,并使之認同;對理想的貫徹始終和執著追求;知道自己的力量并善于利用這種力量。魅力型領導理論從20世紀80年代起,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這是因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類組織,尤其是企業組織迫切需要魅力型領導者的改革和創新精神,以對應環境的挑戰。
美國領導學家托尼亞歷山德拉認為:“魅力并不是建立在智商和遺傳的基礎之上,也不是建立在財產、幸運和社會地位的基礎之上;相反,它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而加以掌握。”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則表示,具有超凡魅力的人有化繁為簡的高超能力(如:馬丁·路德金用一句“我有一個夢想”就表達了無窮深意);他善于利用符號、類比、比喻以及故事進行溝通和交流。他無畏風險,是一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他具有強烈的反理性、反傳統色彩,往往被視作異端。
和得到非凡表現從組織成員,有性格魅力的領袖被生動描述,當有[社會權力基礎](SocialPowerBasis)譜寫音樂周轉,發射新的企業,啟發組織更新的組織英雄或不可思議的領導。譚小芳老師認為,魅力型領導能夠激發信心、信任和信仰,當然,這不是說由此而生的組織使命就是正確的、符合道德規范的、終將成功的。
在現代行政學派和大眾傳播學看來,在當代社會,作為一個領導者,尤其需要強大的個人魅力。古今中外所有優秀的政治家都無不向公眾傳遞著極具個性的領導者魅力。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除了具有優秀的領導能力,出色的與眾不同的領導魅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今天的組織身處動蕩的商業環境,非常需要魅力型領導者,以期待他們在全球性競爭的環境下為員工提供一個吸引人的愿景和目標,有效激發他們的變革、創新和組織競爭力的提升。但“什么造就領導魅力呢”?卓有成效的戰略、出色的激勵技巧、非傳統行為……不同的答案從不同的角度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古人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誠服也。在現代社會,一些有識之士甚至提出,偉大的機構不是管理出來的,而是領導出來的,是由那些熱切地追求成功的人們在不斷高漲的成就感的促使下辛勤努力的結果。一個擁有魅力的領導者在團體中的“牽引”作用由此可見一斑。領導魅力,是領導者在與他人交往中,影響和改變他人心理行為的能力。領導魅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其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譚老師將幫你學會用今天超越昨天、用未來超越現在,透視成功人士的秘密,幫助您打造神奇的領導魅力!
魅力型領導的優勢有如下:強勢領導,絕對服從。尤其適用于困難時期或危險情境,如組織突變時。比較:危機管理(CrisisManagement)。有效。如果領導者的愿景正確,其領導力無疑極為高效。修辭能力。比較:心理定格(Framing)。精力充沛、內在清晰、遠見卓識、反傳統、具有模范性。
魅力型領導的局限如下:強勢領導,絕對服從。日常月久,領導著身邊會聚集的都是“唯命是從者”。代表性差。具有魅力型品質特征的領導者畢竟還是少數。容易自我陶醉。忽略現實。對他人不敏感。比較:[倫理的崩潰七個標志](SevenSignsOfEthicalCollapse)缺乏責任感。無內在道德束縛。領導者的個人價值觀尤為重要,這樣的領導者即能夠成就組織,也能夠毀滅組織。變化莫測。有潛在危險。
領導者的領導魅力不同于一般人的魅力,其產生的原因既有職務分工的因素,又有個人品質方面的因素,那種片面強調領導者個人品質方面的因素,而否定職務權力的影響的主張是不全面的。領而導之,其本質是一種影響力,即領導通過其影響力來影響追隨者的行為以達到組織目標。對于一個團隊的領導來說,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就需要在制定好可行的目標之后,自己身體力行,多做一些模范性、標桿性的事情。通過自身的魅力因素去影響和帶動群眾,魅力是一種“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魅力的領導呢?譚小芳老師認為,領導魅力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領導魅力來源于資歷因素
盡管不能簡單地說,一個領導者資歷深,則權威與魅力就高,但它也確有利于領導權威與魅力的培植。資歷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從時間長短看,一個單位新來一位領導者,人們往往打聽他的經歷,一旦發現他是某名牌大學畢業,長期從事領導工作,經歷過多種崗位,擔任過多種職務,人們就會對他產生一種敬重感,從而就容易接受他的領導。
2、領導魅力來源于品格因素
品格是指領導者的道德、品行、人格和作風等。從廣義上講,品格因素包括大公無私、信用誠實、正直公道、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平易近人、勇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等。人格魅力的修煉和培養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高尚的人格是由平凡的小事日積月累而成的。領導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個人品格是決定領導者影響力的根本因素。具有高尚品格的領導魅力,容易使人對其產生一種敬愛感。人們對已故的周恩來總理,就有非常強烈的敬愛感,就是因為周總理具有高尚的品格。
3、領導魅力來源于才能因素
領導才能可以說是個綜合因素,它是領導者的品質、知識與智力、情感因素的統一體,是諸因素在領導實踐中的具體表現,對領導者來說它主要包括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和預見能力等。領導者的才能高低,是能否勝任工作以及工作中獲得成就大小的一個重要條件。所以,才能是領導魅力的一種實踐性因素。
4、領導魅力來源于知識因素
知識是人類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如果一個領導者,精通業務知識,又有豐富的管理知識以及其他相關知識,人們就會對他產生信賴感、需要指出的是,領導者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知識淵博,結構又合理,其領導魅力的影響力就更大。
智力與知識不能等同。知識豐富,不一定智力水平就高,但知識豐富,有助于智力水平的提高,因為智力水平是在知識的獲得中發展起來的。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在工作中顯示出比較好的智力水平,但又因知識不足而制約了智力水平發揮的情況。同樣,有智力水平不一定知識豐富。知識與智力水平只能相互促進,相輔相成,而不能相互代替,彼此等同。因此,一個好的領導者,應當既重視知識的學習,又重視智力水平的提高。知識淵博,智力水平又高,其領導魅力必然被大大強化。
5、領導魅力來源于情感因素
隨著情商理論從國外的引入,人們越來越重視情商在領導活動中的作用,國外領導科學的研究表明,一個成功的領導者,80因素來自情感方面,只有20的因素來自智力方面的影響,領導魅力的培植就更離不開情感的力量。領導者良好的情感,可以營造良好的組織氛圍和健康的組織人際關系。俗話說:“感人心者,莫過于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企業領導魅力形象體現的是領導魅力的氣質、風度、人品、知識等方面,靠的是令人懾服的人格魅力的影響力,而不是令人生畏的權力影響。企業領導魅力和形象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領導應從時代要求出發,特別注重樹立企業家精神和領導者人格魅力,成為大浪淘沙的市場競爭中砥柱中流、戰勝挑戰的強者!
本文出自閩商網:http://fj.sina.com.cn/minshang/sxy/2013-11-21/1738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