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都需要用知識產權戰略來發展。美國總統卡特於八十年代時提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從此這一戰略使美國保持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這只是知識產權戰略對一個國家的影響。而知識產權戰略對于企業更是影響深遠,戰后的日本正是憑借“山寨化”歐美國家的產品,在不斷降低成本的同時,不斷推出具有創造性的知識產權產品,從而一躍而上,讓美國都感到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目前國內的眾多企業都忽視了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山寨化也正處在最低級的山寨仿制階段,中威客車正是一個山寨化產品的縮影。沒有獨特的技術知識產權戰略,沒有獨特的設計知識產權戰略,沒有品牌-全球品牌網-的知識產權戰略,正是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的現狀,甚至一些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也沒有知識產權戰略,比如白家在德國被搶注商標,而這正是不能讓品牌搶先占領品牌制高點的一個最大弱點。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總結了知識產權戰略對品牌來說有以下方面的意義:
一,商標知識產權戰略。
白家在德國被搶注、國內企業搶注“劍橋大學”正是一個商標知識產權的典型。前有雕牌,后有周佳牌、周住牌;左有康師傅,右有康帥博、庚師傅,伊利與伊列,蒙牛與豪牛,某些知名度較高的品牌產品一旦被山寨企業或某些另有圖謀的企業得知沒有注冊后。
很快就會被惡意注冊,造成品牌的李逵、李鬼真假不分,甚至李鬼都可以用法律來制裁真正的李逵,這可以說正是一種品牌的黑色幽默;既讓品牌無奈,更讓品牌無助,而這一切正是缺少對品牌榮譽知識產權的了解造成的。
二,設計知識產權戰略。
目前的山寨產品尤其是具有一些外觀設計比較重要的行業,大多數都是抄襲其它品牌的設計,甚至抄襲的設計都原封不動的搬到自己的產品上,受到起訴也屬理所當然。2001年12月廈門燦坤實業發現被告寧波某公司生產的KB—5288型超強爆炸蒸汽熨斗與其ZL00302641.8號外觀設計專利極為相似,遂提出訴訟要求被告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還向法院申請對被告采取責令停止侵權的措施,即“臨時措施”或“臨時禁令”,并成功勝訴。設計外觀知識產權正日益受到山寨廠家甚至知名廠家的模仿,可以說設計知識產權正日漸成為品牌競爭的利器。
三,技術知識產權戰略。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技術知識產權也可以當作品牌競爭戰略?當民族企業還在頻頻遭受國外企業知識產權打壓的時候,海爾已經通過參與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逐步掌控行業的話語權,通過自主技術知識產權實現市場競爭有力地位。
海爾用“熱水器防電墻”技術知識產權成功敲開國際市場的大門,并成為國際標準,可以說正是技術知識產權轉化為一個品牌戰略的突破。用技術知識產權達到制定國際標準,再用知識產權戰略搶占品牌制高點,海爾的國際化之路正是在知識產權戰略的推動下得以打開國際市場。
四,品牌榮譽的知識產權戰略。
在很多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被山寨化的幾率也就越高。品牌榮譽的知識產權戰略不但可以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權利,更可以在品牌保護上對品牌形成一種法律的光環;比如世界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對品牌的保護就比較典型。
利用品牌的中國馳名商標就可以當做一種品牌知識產權壁壘限制被山寨化,甚至一些惡意侵權行為。如海王公司勝訴“海王”紫外線燈管、美國“星巴克”勝訴上海“星巴克”等都是一些利用馳名商標保護品牌知識產權的實例。知識產權戰略既可以當做品牌的發展戰略,如技術戰略、設計戰略,又可以當做保護品牌發展,防止被山寨化,又可以用品牌榮譽的知識產權進行維權。可以說,品牌的知識產權戰略競爭將是品牌下一輪品牌競爭的焦點,也是山寨化走向品牌的即時戰略之路,還是是品牌進行戰略發展之路。
但要使知識產權為企業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僅僅是保護還不夠,還要采用適當的手法來進行產業化運作,尤其是很多中小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但不懂得如何應用它來為自己創造價值。雖然近年來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狀況比之前有了改觀,但與發達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率60%~80%的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知識產權產業化是個很大的課題,不但需要國家進一步促進知識產權產業化制度的軟環境的建設,企業本身也要積極尋求專業機構的指導和幫助,才能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順。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面對企業經營中必需的知識產權,如果僅僅只停留在保護的層面上,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這個時代,仍然是不足夠。從經營發展的角度而言,不但要做好品牌保護,還需要配以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品牌在弱肉強食的市場上具備強勁的競爭能力,在消費者中獲得高知名度和高美譽度,才能為企業帶來實際的效益增長,并且實現長遠穩健的發展。
本文來自和訊網:
http://bschool.hexun.com/2013-10-22/15894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