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ogo
    tel

    管理咨詢 > 關于我們 > 新聞中心 > 媒體采訪 >

    把握機遇,讓創新成為主旋律

    日期:2015-06-26 17:18 閱讀次數:

    讓創新成為工作的主旋律說到“創新”,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科學家、工程師,最多再加上作家、演員、運動員,大家會說,我們又不是搞技術的,創新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呢?實際上創新不是像我們所理解的鎖在象牙塔里的非常深奧、非常神秘的秘籍,它和我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用一句話來概括,創新讓我們的生活更舒適、更簡單。

    從國家層面來講,江澤民同志1995年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保生機的源泉。”由此可見創新對國家和個人的重要作用。那么現階段我們的創新現狀又是怎樣的呢?一方面,面對創新大潮的來臨我們的員工缺乏創新的“緊迫感”。

    盡管企業的各級領導大都已深刻感受到了創新的緊迫性。但作為企業主體的不少員工,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形成的思維定勢和行為習慣的影響,“等、靠、要”的惰性思想較為突出,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影響了企業的快速發展,而且也影響到了員工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面對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員工更多的表現出享樂情緒。

    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作環境、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對物欲的誘惑,員工難免滋生安逸享樂感,“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潮有所抬頭,具體表現為學習上不主動,思想上不求上進,工作上不積極肯干,四個字就是“不思進取”。工資獎金越多越好,干的事越少越好。

    完成工作任務靠金錢來刺激,一點小刺激還不起作用。安樂的生活消磨了大家的斗志和創新精神,這使人不知不覺中意志消沉,精神頹廢,企業也會失去戰斗力。對于以上狀況,我們有什么對策呢?我想首要的問題就是解決對創新的認識問題。在企業日常管理中,我們時常聽到有人說:“我只是個普通的員工,能創出什么新?”在他們看來,好象創新與己無關似的,就象個局外人所說的話,一個連“創新”概念都沒有搞清楚的員工,何談將“創新”的理念融入到自身的實際工作中去。

    首席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在這里有必要對“創新”的概念作一番詮釋。何謂“創新”?曾有一位老總這樣定義過“創新”:別人沒想到的你想到了就是創新;別人沒做到的你做到了就是創新;別人沒這樣用你這樣用了就是創新;別人沒把這兩個東西放在一起你放到了一起就是創新;所有的技術表面上看不新,但是串在一起就是創新。這些平凡而又樸實的詮釋,也許會給我們很多啟迪。

    那么我們怎樣實現創新呢?當前,我國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期,黨中央提出把中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創新”已成為政府、企業與社會各界發展的主旋律。不僅眾多的領導和管理者要力求創新,而且員工同樣需要創新。只有大量的創新型員工不斷涌現,企業才會進入快速發展的車道。員工只有把自己打造成為創新型員工,也才能成為企業創造效益的核心力量。建設創新型企業我們每位員工該怎么做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層面著手:

    (一)員工層面來講
    1、要不斷學習,獲取日新月異的知識,才能勝任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員工的學習關鍵在于主動自學,不能有任何依賴。著名管理學大師卡內基講過: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依依耐人際關系、處世技巧。只有持續學習,不斷的獲取新知識,調整自己的思維,才能冒出創新的火花。

    2、要勇于承擔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工作不能坐等領導布置,應主動思考和積極行動,去贏得創新的機會,工作才能有效率,事業才有成功的可能。

    3、在企業任務、目標一定的情況下,員工要主動擬定自己為之奮斗的行動計劃,對每個指標要提出具體執行的方案,付諸行動,跟蹤效果,及時總結;再提出下一行動方案。培養自己在實踐中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才有可能激發出創新的思維。

    4、要善于總結和吸取別人的長處和不足,對于別人不足之處不能采取在后面一味地指責,而是要善意提出并積極參與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思考如何解決才能使行動更加完善,也許這就是你創新的機會。

    5、要努力勤奮地工作,大膽實踐探索,自覺形成創新精神,為推進企業的各項創新活動貢獻出自己的無窮智慧和潛能。

    (二)在制度層面,要讓創新成為員工的習慣創新是企業生存之本。大浪淘沙,不進則退。因此,每一個企業都需要有創新型員工,他們是企業發展的推進器。如果你想得到企業領導的器重,如果你不想被這個信息時代所淘汰,如果你想成為發展的推進器,那么你就不得不走創新這條道路。

    只有讓員工做個有心人,從點滴小事做起,從改變工作環境或工作方法做起,才能創造一個適合創新的企業氛圍。鼓勵創新,首先應構建領導與員工之間溝通的良好平臺。領導要鼓勵員工發揮想象力,同時,應允許員工在嘗試中犯錯。唯此,員工才能把創新當作企業日常運營的企業精神,成為約定俗成的工作習慣。

    其次,要建立一個激勵員工創新的機制,其中包括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創新來自企業員工的瞬間靈感,存在于員工的日常工作之中。要使每個員工感受到壓力,形成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標的氛圍,這樣每個人才會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壓力,要解決壓力就需要創新。只有讓員工養成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習慣,才能不斷挑戰自我,追求卓越,才能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舉個例子,如合理化建議,合理化建議活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最早是由德國企業家阿爾佛萊德.克虜伯于1872年提出來的。目前合理化建議管理不僅是德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德國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日本的合理化建議活動也是開展得很紅火的,它是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開展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中受到啟示而引用過去的。

    在服務行業里,對員工的要求曾有過這樣的說法:不能滿足客戶要求的員工是最差的員工;能夠滿足客戶說出來的要求是稱職的員工;而滿足客戶說不出來的要求是最杰出的員工。“滿足客戶說不出來的要求”就是主動創新的素質要求在服務上的體現。就是這種自動自發的創造性服務,為企業贏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當客戶說出自己的要求,而后很好地滿足他的要求,這樣的員工僅僅是做好了份內的事,算得上稱職,但還稱不上優秀;一名優秀的員工,要有體察客戶潛在需求的能力,或者是具有預想到客戶的要求,而主動地、創造性地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滿足客戶自己也說不出來的需求,需要你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要求你花更多的心思在工作上。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所獲得的成長和發展,將是別人無法企及的。總之創新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員工成長發展的不竭動力。作為煙草的基層員工,一定要將創新精神深深地植根于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讓創新成為我們的“第二天性”,成為我們工作的主旋律,并時刻記住創新是員工的生存之本和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舉國上下倡導創新的大環境下,不要讓習慣禁錮了你的思維,不要讓經驗成為你創新的墳墓,打開你的思路,放飛你的心靈,學會就在此時此刻,在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開啟創新的大門!
    本文來自和訊網http://bschool.hexun.com/2013-11-06/159416043.html

    交廣直播

    定制培訓

    暢銷課

    全年培訓計劃

    交廣客戶

    ?

    專業專注

    十四年只做一件事

    12條準則

    嚴格篩選講師

    低價透明

    講師直接報價,低于市場30%

    7天不滿意

    全額退款

    購買內訓贈送測評

    購買微咨詢送內訓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