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HRBP,就是人力資源要充當業務伙伴的這個角色。那么培訓部門應該怎么定位呢?以前的培訓部門,主要是做新員工入職培訓、企業文化培訓、外部培訓機構外聯篩選合作以及內部培訓師講些通用的素質課程,鮮少有企業培訓部門能夠承擔業務部門的專業技能類培訓,這就是傳統培訓部門的職能。如此,這樣的培訓工作很難見到效果,或者很難對企業的業績起到很明顯的效果。
大多專業培訓師講課內容很難真正與企業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其講課效果也很難在訓后展現出來。現場效果一般還是反映很熱烈的,因為大多普通培訓師最擅長的就是搞現場氣氛。
很多機構有對其培訓師訓后評價,如低于多少分就免培訓費或打折扣什么的。所以,既然有這個承諾,一般現場氣氛讓學員感覺都會很不錯,至于訓后效果轉化,一般培訓機構就不去管了。
出現這種情況,就是該培訓部門受到老板批評的時候了,花了那么多錢,還是原來一個樣,你說?
所以,培訓部門,必須要轉變工作思路,真正的走進業務部門,真正的去溝通去了解,真正成為企業內部的
咨詢機構。
當下對移動互聯網炒得比較熱,移動互聯是種思維,也是一種應用工具,其承擔的責任還是要讓培訓結果有效,真正解決企業實際問題,促進員工績效提升。
所以,交廣國際
管理咨詢建議還是要回到培訓本質,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抓住了這個核心——促進員工績效提升,就更容易去選擇優化使用工具了。比如網絡商學院、移動APP微課、微信公眾賬號、知乎問答等等,都是很不錯的應用工具,難的是如何去應用,跟業務部門的目標、問題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的算接地氣了。
成為企業內部的咨詢機構,不是簡單的一個概念,而是對培訓部門有更多的專業、多元知識維度的要求,需要具備專業咨詢公司咨詢顧問的專業水平。除了要懂得培訓基層的技能外,還要有快速學習能力,要學習靈活熟練應用頭腦風暴、SWOT、甘特圖、魚骨圖等專業咨詢工具,要高屋建瓴,換位思考,站在部門負責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培訓部門不一定有業務部門的專業能力,但一定要對公司各個部門職能有充分的了解,對企業內部情況、現狀、現有內部外部資源了解,一定要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工具、思路,去引導他們自己去找出問題的答案。平時,不管有沒有問題,都要積極的與業務部門保持常態接觸溝通。
培訓部門要積極的去承擔這一角色外,業務部門也要積極配合,輔助培訓部門更多更深入了解業務部門的現狀及問題。首先要建立互信的態度,如果業務部門不積極消極應付,那么培訓部門也是有心無力。
說到這,第一,老板要對培訓部門予以充分的授權支持;另外,培訓部門也要站在公司戰略領導層面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一般情況下, 有兩類公司培訓部門容易實現這種職能。
一個是中小型公司,企業規模較小,培訓部可以直接與老板對接,比較扁平化結構,效率比較高,培訓部也能經常參與到業務部門的工作當中。
另一類公司,就是大型企業集團,有分工精細的培訓中心或企業大學,直接對老板負責,其地位甚至高于人力資源部,會直接參與公司戰略制定、達成的討論,有一套形成體系的提升業務部門人員的績效目標課程。能夠深入一線,了解一線真實情況,形成企業內部的真實案例庫,能夠總結出一套企業自己的,有助于提升員工績效的培訓模式,比如用友大學等。
很多企業培訓部門很難做到這個職能,有時候也是有心無力,企業體制太大,直接見不了老板面,無法直接參與企業戰略活動及會議,地位不高,人員較少,只能限于一些傳統培訓的職能。雖然,有時候也會成立所謂的商學院、大學,只不過跟風罷了,很多老板都是口頭上支持。但比如,鄭州本土的逸陽培訓商學院,其老板對培訓就非常重視,資金支持力度也很大。
在當下經濟萎靡、傳統制造企業頻頻業績下滑的情況下,培訓部門如果不夯實部門的地位及價值,就會越來越難做,地位越來越低。
所以,還要努力提升自身作為培訓師、咨詢顧問的角色能力,真正務實的與業務部門結合,給業務部門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或者輔助他們去解決問題,甚至給些建議也是好的。這樣慢慢得到業務部門的信任,就會越來越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