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ogo
    tel

    管理咨詢 > 關于我們 > 新聞中心 > 媒體采訪 >

    不尷不尬的職場更年期 !

    日期:2016-12-13 17:25 閱讀次數:

    前言:

      人的更年期男女不同,女的大致在50歲前后,男的大致在60歲上下。但是,職場更年期可就早多了,大約女人在35歲前后,男人在45歲前后。之所以職場更年期比人的生理更年期來得早,是因為絕大多數人的職場生涯要在女50歲或者55歲、男55歲或60歲結束,因此,職場約定俗成,通常在35歲就遇到了發展瓶頸。職場更年期即是由于社會外界因素為主因導致而表現出的一種焦慮不安和煩躁等一系列情緒變化的癥狀。

      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是造成職場女性更年期提前的主要原因。很多女性對自己的要求很高,認為自己的學歷高、能力強,因此給自己制定的目標也比較高,總是在生活中追求完美,創造卓越,而且還要面對來自上級、工作任務、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壓力,而這都是女性生理周期紊亂的誘因。

      另外,有些職場女性沒能處理好工作和家庭之間的關系。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女性,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夫妻兩人都在職場打拼,女性回家還要承擔家務事,這些高學歷、高能力、高職務的“三高”女性,又非常爭強好勝,一定要做到家庭事業兩不誤,認為自己應該過得比別人好,這樣她需要付出的就更多,壓力自然而然就找上門來。

      改革開放初期,將基層年輕干部的劃分界定在35歲以下,此后,人們普遍接受了用35歲衡量人才年輕與否的思維定勢。盡管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壽命不斷延長、對職業生涯的結構規劃已經有了調整和改變,但不少用人單位仍沿襲了以往的慣例,依然會下意識地將用人的年齡要求和35歲掛鉤。

      據著名領導力培訓專家譚小芳(www.tanxiaofang.com)老師了解,目前,國際上公認的職業生涯的黃金年齡是35至45歲。根據通行“國際標準”,大多數國家都把“青年”的年限界定為不超過45歲。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彭劍鋒認為,把“35歲”作為一道坎,沒有科學依據。他認為,35歲現象稱得上是中國特色,由于目前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供過于求,才會導致招聘方占據主動權,可以對求職者提出苛刻的年齡要求。35歲的職場人士已經邁入了職場的更年期,潛意識里這些35歲的職場“老人”存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他們不得不面對35歲這個高高的職場門檻。所以有人說,35歲已經成了職場年輕和衰老的分水嶺。

      當我們看到‘職場更年期’個詞,便會想到更年期,而更年期指的就是年齡的改變階段,此期會導致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變化。而職場更年期就是指,在職場中由于外界因素而導致大約女人在35歲前后、男人在45歲前后而出現的職場瓶頸,在職場發展上出現停滯等狀態表現出的焦慮不安、煩躁等一系列情緒變化等癥狀。

      產生原因

      因為從宏觀來說是經濟危機使大家的錢包癟了,所以工作就像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都紛紛想要自主創業,使得個個都像怨婦一般。其實從微觀來說,分析到了個人的身上,尤其對于女性,30歲之后成功跳槽的幾率較小,而男性優秀者,可以放寬到40歲,但也是鳳毛麟角。所以,此時面對情的況便使我們很難改變,如遇到效益不好,一些客觀因素而導致的主觀因素。

      職場要完成新老更迭,就勢必會出現一批精干的年輕者,他們出色的表現在潛意識里給這些35歲的職場人造成了一定的生存壓力。難道35歲的職場人就真的老了嗎?他們就真的需要退出職場的歷史舞臺嗎?面對這一課題,人力資源專家們給出了“加、減、乘、除”四法來化解35歲職場危機。

      “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嫌你老,想退休嫌你小。”如今,“35歲”對很多求職者來說成為一個非常尷尬的年齡。為什么不是30歲或40歲?用人單位偏偏將招聘的年齡卡在35歲這個坎兒上?當記者在人才市場詢問招聘者時,許多人的答案竟是“約定俗成”、“依照慣例”!

      譚小芳老師認為,實際上,將“35歲”作為一個用人的界限,是我國長期形成的“招聘文化”的一個縮影。早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大興用人年輕化之風,當時就將基層年輕干部的劃分界定在35歲以下。從那以后,人們普遍接受了用35歲來衡量人才年輕與否的思維定勢。

      盡管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壽命不斷延長、對職業生涯的結構規劃已經有了調整和改變,但不少用人單位仍沿襲了以往的慣例,依然會下意識地將用人的年齡要求和35歲掛鉤。資料顯示,國際上公認的職業生涯的黃金年齡是35至45歲。根據通行的“國際標準”,大多數國家都把“青年”的年限界定為不超過45歲。專家認為,把“35歲”作為一道坎,沒有科學依據。

      1、面對新形勢,只有努力學習新知識才能有危機感、壓力感,便能說明自己知識儲備不夠,應該主動學習新知識。

      2、有降低對待遇的期望值的正確心態。快步伐,向速度下,很多行業都不是以資歷來衡量薪水的,所以如果一味地去比較,就會傷了元氣、傷了身體,最后只能是害了自己。

      3、加強與職場新人的溝通磨合

      譚小芳老師認為,因為職場沒有永遠的仇人,只有永遠的榜樣。所以應該主動與職場“新人”溝通磨合,這不僅能給對方留下平易近人的良好印象,而且自己也能很快地融入他們的精神團隊,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缺陷,學習自己所欠缺的東西。

      3、休假事實上,當你對工作產生了厭倦情緒時,你的工作效率就會大大降低。而當工作進展非常緩慢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停下來,把工作拋在腦后,讓你的大腦稍作休息,然后它才可以重新啟動。選擇在家看書、聽碟或是出門旅游,這些都可以幫助你的大腦恢復活力,并且恢復對工作的興趣。

      4、記日記不要一味壓抑你的壞情緒,把你對工作的抱怨都寫在日記里,這是一個情感疏導的好方法。同時,你在寫日記時其實也是在思考,也許當你寫完一個月的日記后,你就會對自己是否該跳槽、轉行有了一個清晰的決定。

      5、參加培訓在業余的時間給自己“充電”,以加強和豐富自己的職業技能。在獲得更多知識的同時,你其實也獲得了更多的從業機會。當你真的被職場“更年期”折磨得不得不改變時,也可以充滿自信地選擇離去,然后大步流星地邁向新的崗位。

    交廣直播

    定制培訓

    暢銷課

    全年培訓計劃

    交廣客戶

    ?

    專業專注

    十四年只做一件事

    12條準則

    嚴格篩選講師

    低價透明

    講師直接報價,低于市場30%

    7天不滿意

    全額退款

    購買內訓贈送測評

    購買微咨詢送內訓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