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ogo
    tel

    管理咨詢 > 關于我們 > 新聞中心 > 媒體采訪 >

    譚小芳:關鍵時代的家族企業管理

    日期:2015-08-04 10:40 閱讀次數:


    “中國的家族企業到了轉型接班的關鍵時期。我們的調查發現,最近幾年,包括上市公司中的家族企業,已經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二代已經進入高層,部分甚至已經完成接班。但整體而言,完成接班的比重還不是特別大。”譚小芳教授在采訪開始便對筆者表示。作為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譚小芳教授是中國家族企業管理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者。
    中國家族企業現狀
    家族企業作為一種企業控制和管理運營的獨特組織模式,在全球范圍內,在整個人類商業文明的歷史維度中,都是非常悠久而普遍的。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依然考驗著所有家族企業傳承發展的永續經營之道。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到新的階段,產業轉型升級和商業模式變革正在給家族企業家們帶來新的挑戰。
    家族企業最重要的特征無疑是其所有權結構,我國絕大多數的民營企業都是家族企業。據譚小芳教授的研究,中國民營企業中80%以上可以歸類為家族企業。“從最小的夫妻店,到幾百億上千億的企業集團,都可以是家族企業。”譚小芳說到,“這與行業特點有關,像一些房地產企業一般規模都比較大,制造業企業也有幾百上千億規模的。同時,除了一些壟斷性的行業外,家族企業涉及到幾乎所有行業。整體而言,家族企業更多涉及的還是民生性、競爭性比較激烈的行業,典型的如加工出口貿易等。”
    隨著風險投資、上市等現代投融資和股權安排的方式逐漸被中國企業接受,中國家族企業的股權形態也逐漸轉向股權分散化。“現在家族企業的形態非常多樣。既有夫妻孩子家人來控制股權,也有不少引入外部投資者,甚至成為上市公司,實現股權結構分散化。越大的公司,吸引的投資者越多。但整體來看,家族還是牢牢把握著控制權。這在東南亞華人企業中都非常典型。”譚小芳教授指出。
    雖然我們非常看重從股權結構方面來考察家族企業,但譚小芳教授認為,企業不能簡單看股權和規模。理論上我們更應該多看制度和管理方式。從制度上看,即便有家族成員在,如果企業更多是通過現代公司治理結構,通過公平雇傭、專業化、制度化的管理,這樣的企業我們也認為是非家族企業。但即使是上市公司,由家族來控制和管理,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也依然是家族企業。
    公司治理短板
    談到家族企業的制度和管理方式,許多人第一印象都是家長式統治和裙帶關系。“的確是這樣。我們老講國企的治理結構不好,其實民企的治理結構問題更大。”譚小芳教授表示,從家族企業本身來看,其發展中存在著內生性的問題。首先是家族內部的裙帶主義,存在任人唯親現象,企業被看成是私人領地,一個人說了算,想給誰什么職位、年薪多少,都不透明,不是按照素質和能力來分配資源。“裙帶關系、封閉帶來的問題是很難去解決的,外部的資源、外部的投資、好的職業經理人,很難進得去。在小規模、新創階段,這個制度或許可以持續下去,但成千上萬人的時候怎么辦?到那個時候問題就容易顯現出來了。”
    “代溝”亟需彌補
    當下家族企業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創業者一代和家族二代之間的“代溝”。“兩代企業家在價值觀、人生閱歷、經營理念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差異。一代企業家大多在八九十年代創業,那時候國內的市場環境還很不完善,大都靠機遇、關系、膽子大。他們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較低,但社會閱歷很豐富。”譚小芳教授指出,“而二代,大部分受過比較好的教育,很多人甚至是從國外拿到的學位。現代管理的理念,已經深入到他們的價值體系中。這樣兩代人對戰略問題的認識,對戰略方向的把握,包括做事情的態度都不一樣。一代靠吃苦,靠努力,二代更多靠創新,靠現代技術,靠管理,來完成接下來的傳承發展。”
    一代和二代在經驗、管理理念等各個方面的諸多不同,導致很多家族企業接班失敗。我們已經看到很多這樣的“大敗局”。“一代企業家的成功靠關系、靠膽量,這些社會網絡不那么容易交接過來,因為得到人家認可是需要一個漫長過程的。而且現在商業環境在不斷變化,產業結構在急劇調整,僅僅依靠‘老一套’已經不行了。”譚小芳教授評論說。
    家族傳承恰逢產業巨變期
    這就引出了中國家族企業目前面臨的第三個問題——家族交接班進程與產業結構調整在時間上重疊。“產業結構調整和交接班疊加在一起,給家族企業傳承帶來了更大的困難。西方企業為什么做的很好,不僅因為他們有一整套的交接班制度,而且西方的產業結構往往比較穩定,企業能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行業環境中進行交接班。但在中國不是,社會環境變化很快,產業環境變化很快,這些因素湊到一起,造成了交接難度加大。”譚小芳分析指出。可以說,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代家族企業家進入交接班高峰,中國的家族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關鍵時期”。
    定義這個“關鍵時期”底色的是極速變化的產業結構和“新經濟”的快速涌現。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后,外貿增速逐年下滑,同時自新千年以來中國長期的人力、資本、土地等要素價格上漲,使得以低端勞動密集型加工為主業的眾多企業面臨內外擠壓的窘境。“一代企業家所從事的產業結構,更多是勞動密集型,資源依賴型,技術含量不高,很難持續下去。”譚小芳教授評價道。
    與此同時,以互聯網為標志的“新經濟”的興起,同樣以“革|命”之勢沖擊著傳統企業。在各種富豪排行榜上,曾經有很多是做房地產、礦產煤炭、養殖快消等傳統行業起家,而今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成為榜單上的明星。互聯網作為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正在重塑幾乎所有行業。
    如何應對“關鍵時期”挑戰?
    家族企業該如何面對這兩大新挑戰?譚小芳教授給出的建議是,既需擁抱變化,又要守住傳統。

    交廣直播

    定制培訓

    暢銷課

    全年培訓計劃

    交廣客戶

    ?

    專業專注

    十四年只做一件事

    12條準則

    嚴格篩選講師

    低價透明

    講師直接報價,低于市場30%

    7天不滿意

    全額退款

    購買內訓贈送測評

    購買微咨詢送內訓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