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環境中,最缺乏的因素就是“信用”;信用缺乏日漸成為制約中國市場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打造信用已經成為眾多企業、商家、政府和個人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
但是,中國市場中的個人信用并不健全,甚至可以說是非常貧乏。交廣傳媒營銷策劃機構譚小芳老師認為,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四個原因:
第一,大環境影響個人信用的建立。中國市場普遍缺乏信用,許多人對打造個人信用嗤之以鼻,其他一些打算打造個人信用的人對此深懷疑慮,擔心自己不能被團隊接受,從而更降低了個人信用打造的進程。
第二,從內心來講,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打造個人信用對自身持續、健康發展的巨大作用和潛在影響力。人們更多的是將個人信用看作是企業或個人為了贏得市場、獲取業績而采取的一些欺騙口號,并沒有從內心真正接受個人信用。
第三,缺乏監督機制。中國法律有十六字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其中的前提就是“有法可依”,打造誠信的中國市場環境同樣需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但問題是“無法可依”。企業或個人不講誠信,違法欺騙客戶卻不受監督,更不能得到相應的懲罰,這讓許多人產生“不騙白不騙”的感覺,變本加厲,肆意踐踏個人信用。
第四,打造個人信用需要持續,更需要克服重重困難。市場環境變化迅速,許多時候,個人承諾的東西并不能及時、完全的兌現,這時,個人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就決定了個人信用打造工作能否真正堅持下去。
打造個人信用意義如此之大,但同時,打造個人信用還面臨眾多困難,那么,個人究竟該如何打造自己的個人信用呢?
2001年度中國風云人物之一——原巨人集團總裁史玉柱東山再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還債”。雖然其還債動機與實際結果不得而知,但他的這種舉措還是贏得了公眾的一致好評。
有句古話叫“除惡即揚善”,意思是面對惡人,我們不能用對待君子的方法去應對,而應該選擇惡人的手法去針鋒相對,這樣才能真正宏揚正氣。交廣傳媒營銷策劃機構譚小芳老師認為,用在個人信用中,即我們在對待那些不講信用的客戶時,千萬不能太仁慈,而應該靈活機智,隨機應變,在不違背自己信用原則的前提下取得勝利。
何況,市場環境變化迅速,如果我們始抱著傳統觀念去從事營銷、從事經營,只知生搬硬套“信用”原則,而不知靈活應變,那么,最終的失意者必然是我們自己。同時,這種僵硬的打造個人信用,最終也必然徒勞無功。
最后,還應該提醒一點的是,在打造個人信用過程中,個人應該拋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謙虛觀點,而應該適當的作一些“廣告宣傳”。由于全球市場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單靠傳統的“口碑”來傳播個人信用已經落伍了,這時,個人可以選擇一些合適的場所、合適的時間,用一種合適的口吻“透漏”出自己講信用的原則和事實,這對打造自己的個人信用將有很大的益處。
總體而言,打造個人信用是一個持續的工程,這需要我們每個人從思想上重視,并在具體行動中實踐。交廣傳媒營銷策劃機構譚小芳老師認為,“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誠心做人,踏實做事”,這就是打造你的個人信用所需要做的。
主講師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