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ogo
    tel

    管理咨詢 > 關于我們 > 新聞中心 > 媒體采訪 >

    如何挖掘企業內部人才?

    日期:2015-08-13 10:49 閱讀次數:

    古語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于是乎,歷代開明君主、仁人志士在探求人才、識人用人方面無不絞盡腦汁、想盡辦法,通過種種方式努力招攬可用之才,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發掘人才的寶貴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求賢理論。這一切,都是現在人力資源管理的他山之石,非常值得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借鑒引用。

    然而,在實際領導工作中,盡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天生我才并非都能排上用場。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不少認識誤區:有的只關注"大才",忽視"小才"。認為凡人才必須"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至于"雞鳴狗盜"、"雕蟲小技"則因其卑微登不了大雅之堂而被忽略不計。可是,大才畢竟鳳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于是,領導者常常感嘆人才匱乏,找不到可用之人。有的不能合理安排,適才而用。由于對人才認識不到位,在已有人才(非"大才")的使用上不能正確安排、合理配置,出現人才與崗位之間不協調,造成人力資源效益不佳。有的缺乏人才培養意識。對已有人才(非"大才")不能有意識、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使其才能和素質不斷提高,讓其逐漸成長為"大才"。上述種種,都是我們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弊癥之處,造成了人力資源管理效率低下,影響了公共部門的社會形象,值得領導們深思反省。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每一個人成長的環境及途徑都各不相同,所以其知識結構、工作經歷、社會閱歷、思想品德、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均不一致,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有與別人不同之處,人人都有各自的專業特長。那么,在領導工作實踐中,如何針對每個人專業特長的特點,正確安排,合理使用,以充分發揮其專業特長,即讓被安排的人與其被安排的工作崗位協調匹配,這是人力資源管理要解決的工作重點問題之一。

    在這方面尤其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要辯證地認識人才。所謂"大才"與"小才",只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大才"在其專業特長以外的領域,只能算是"小才",甚至連"小才"可能都算不上。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而目前的"小才",通過學習培養歷練,也可以成為"大才"。二是要合理有效地使用人才。

    針對不同人才的素質特點,結合各個工作崗位的特性,適才定位,即人才能力要適應工作崗位要求,做到適才而用,工作崗位的要求與被安排人才的能力要相當。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才和其工作崗位達到最佳匹配,發揮最佳效益,這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理應追求的最佳效果。

    反之,如果人才和其工作崗位沒有匹配適當,盡管人才再優,工作崗位再好,都無法達到最佳效益。因為好劍若無良將使,或良將沒有好劍使,都達不到最佳效果。所以說,在領導工作中,除了正確地識別、選拔、培養人才外,還要使人事、人崗相適。秦昭襄王為了拆散齊楚聯盟,他使用兩種手段。對楚國他用的是硬手段,對齊國他用的是軟手段。他聽說齊國最有勢力的大臣是孟嘗君,就邀請孟嘗君上咸陽來,說是要拜他為丞相。

    孟嘗君是齊國的貴族,名叫田文。他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專門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門下來的,他都收留下來,供養他們(這種人叫做門客,也叫做食客)。據說,孟嘗君門下一共養了三千個食客。其中有許多人其實沒有什么本領,只是混口飯吃。

    孟嘗君上咸陽去的時候,隨身帶了一大幫門客。秦昭襄王親自歡迎他。孟嘗君獻上一件純白的狐貍皮的袍子作見面禮。秦昭襄王知道這是很名貴的銀狐皮,于是很高興地把它藏在內庫里。秦昭襄王本來打算請孟嘗君當丞相,有人對他說:"田文是齊國的貴族,手下人又多。他當了丞相,一定先替齊國打算,秦國不就危險了嗎?"秦昭襄王說:"那么,還是把他送回去吧。"他們說:"他在這兒已經住了不少日子,秦國的情況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兒能輕易放他回去呢?"秦昭襄王就把孟嘗君軟禁起來。

    孟嘗君十分著急,他打聽到秦王身邊有個寵愛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那個妃子叫人傳話說:"叫我跟大王說句話并不難,我只要一件銀狐皮袍。"孟嘗君和手下的門客商量,說:"我就這么一件,已經送給秦王了,哪里還能要得回來呢?"其中有個門客說:"我有辦法。"當天夜里,這個門客就摸黑進了王宮,找到了內庫,把狐皮袍偷了出來。孟嘗君把狐皮袍子送給秦昭襄王的寵妃。那個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勸說把孟嘗君釋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簽發了過關文書,讓孟嘗君他們回去了。

    孟嘗君得到文書,急急忙忙地往函谷關跑去。他怕秦王反悔,還改名換姓,把文書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關上,正趕上半夜里。依照秦國的規矩,每天早晨,關上要到雞叫的時候才許放人。大伙兒正在愁眉苦臉盼天亮的時候,忽然有個門客捏著鼻子學起公雞叫來。一聲跟著一聲,附近的公雞全都叫起來了。守關的人聽到雞叫,開了城門,驗過過關文書,讓孟嘗君出了關。后來,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趕到函谷關。但孟嘗君已經走遠了。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表示,世界會給你巨大的回報,無論是金錢還是榮譽,只要你是一個這樣的人,一個在工作中自動自發的人。什么是自動自發?讓我來告訴你吧!自動自發就是不用別人吩咐,不用別人要求他,他就能主動而且出色地完成工作。其次,就是別人告訴了他,他能立刻就行動起來,把工作做好。這樣的員工會得到很高的榮譽,但是不一定總會得到相應的報酬。

    再其次,別人重復地告訴他幾次,他才會去做。這樣的人既得不到榮譽,報償也十分微薄。更其次,就是形勢所逼才把事情做好的那些人,他們只會得到冷漠而非榮譽,這種工作起來純粹如同磨洋工的人得到的是最微不足道的工資。最次等的人就是這種人,哪怕有人追著他,告訴他要如何去做,而且死死地盯著他,也一樣無法把工作做好。這樣的人走到哪里都逃脫不了失業的命運,而這純粹是他們自己選擇的結果。

    譚小芳老師認為,工作需要自動自發,每個公司也都努力把員工培養成對待工作自動自發的人。自動自發的員工一般來說,不會墨守成規,像機器人一樣吩咐他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能自覺發揮主動性,積極、有效地執行,并出色地完成任務。一個任務被自發、有效地執行時,就會及時、甚至有可能提前完成,一個創新的戰略或經營方式才不會被對手模仿、或趕超!

    那些能管理自己、領導自己的員工,才是每個組織到處尋找的人。成功是一種努力的積累,那些一夜成名的人,其實,在他們獲得成功之前,已經默默地奮斗了很長時間。任何人,要想獲取成功都要長時間的努力和奮斗。如果只在別人注意你的時候才有好的表現,你將永遠達不到成功的巔峰。你應該為自己設定最嚴格的標準,而不應該由他人來要求你。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是一個自動自發工作的員工,而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則更應該努力培養員工的主動性。

    比爾·蓋茨曾說:“一個好員工,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去做事,積極主動去提高自身技能的人。這樣的員工,不必依靠管理手段去觸發他的主觀能動性。”微軟副總裁李開復也說過相似的話:“不要只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你應該做什么,而是應該主動地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規劃它們,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在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幾個是唯唯諾諾、等人吩咐的人?對待工作,你需要以一個母親對孩子般那樣的責任心和愛心全力投入、不斷努力。果真如此,便沒有什么目標是不能達到的。”

    面對如今諸多80后、85后的員工群體,如何激勵員工,如何讓她們自動自發,最大限度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這就是接下來我們要探討的話題——在企業中,員工能否獲得事業的成功,不僅受機遇、人際、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受員工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制約。近年來,我國企業的員工素質和職業能力建設取得了較快的進展,但總體上來說,員工的職業素養仍然不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所以,員工必須要有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內在動力,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業績,完善自己的職業素養,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不可替代的優秀員工,要記住:工作在你自己的手中,機會也在你自己的手中。參加譚小芳老師的課程《員工自動自發》,有如下的培訓收益:

    1、掌握讓員工自動自發的五大法寶;

    2、加強員工的職業道德和法制意識;

    3、強化提高員工的忠誠,敬業精神以及責任心;

    4、了解并理解誠信、敬業精神、責任意識、使命感等內容;

    5、幫助企業員工樹立正確的工作心態和工作原則,提高職業素質;

    6、增強企業凝聚力,促使員工遵章守紀,養成自律品質,完善職業操守;

    7、明確職業操守的特質,提高員工對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責任的認識。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高度競爭,充滿機遇與挑戰的社會。在經濟日益全球化大潮中,一個單位的生存環境更多時候處于一種危機和競爭當中,每個經濟實體必須時刻以增長為目標才能更好地生存。要達到這個目標,公司員工必須與公司制訂的長期計劃保持一致,自動自發地工作。

    很顯然,昔日那種“聽命行事”、等待“老板吩咐”去做事的人,已不再符合好員工的模式。譚小芳老師認為,企業需要的、老板器重的,是那種“不必老板交代”、自動自發做事的新型員工。這樣的員工會積極主動去做事,積極主動去提高自身技能,不必依靠管理手段去觸發他的主觀能動性。

    正可謂不進則退,進則居上,皆是在強調一個人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之理。作為單位員工,其實亦是作為個體的人,面對工作所表現出的行為、心態意識,直接關系著他的生存處境。事實證明,主動而進取的工作姿態能更多更快地受到領導的賞識,并能為個人的工作贏取廣闊的自由施展個性的空間。

    許多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大多認為工作是為公司為老板做的。他們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領回自己的薪水,高興或者抱怨一番之后,繼續茫然的上班,下班……他們從不思索關于工作的意義在哪里?其結果是他們只是被動地應付工作,而不是創造性地、自動自發地工作。

    還有些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面對自己從未接觸過的工作,一時有些手足無措,每當領導交待工作任務時,總要問該怎么辦。他們總是被動地應付工作,雖然他們遵守紀律、循規蹈矩,但是做事卻缺乏熱情、創造性和主動性,只是機械地完成任務。這樣的工作態度最終會使他們失去對工作有效執行的態度。譚小芳老師與您分享下面的案例:

    有三個人到一家建筑公司應聘,經過考試,他們從眾多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人力資源部經理對他們說了一聲"恭喜你們"后將他們帶到一處工地,那兒有幾堆擺放得亂七八糟的磚瓦。經理告訴他們先每人負責一堆,將那些磚瓦碼放整齊,然后在三人疑惑的目光中離開了。甲說:"我們不是被錄取了嗎?為什么把我們帶到這里?"乙對丙說:"經理是不是搞錯了,我可不是來干這個的。"丙說:"別說了,既然讓我們干,我們就開始干吧。"說完就開始干了起來,甲和乙也只好跟著干。還沒完成一半,甲和乙就慢了下來,"經理已經走了,我們還是歇會吧。"甲說,乙跟著也停了下來,丙卻還在繼續干著。

    這樣,等到經理回來的時候,丙還有十幾塊就全碼齊了,甲和乙完成的還不到一半。經理說:"下班時間到了,先下班吧,下午接著干。"甲和乙如釋重負般扔掉了手里的磚,丙卻堅持把最后十幾塊碼齊了。回到公司,經理鄭重地對他們說:"這次公司只聘用一人,剛才是最后一場考試,恭喜丙,你被錄用了。至于甲和乙,你們回去不妨想一下這次自己之所以落聘的原因。"

    有些人像甲和乙那樣,接到任務后推三阻四,不能立即執行到位。平時,他們總是踩著時間點兒上下班,上司或老板在的時候,表現出一副忙碌、認真工作的樣子,上司或老板不在身邊,就開始偷奸耍滑。他們總是在領導的一再催促、甚至是苦口婆心下,才能勉強把事情完成。他們做事總好像是有人在背后用鞭子抽著、用腳踢著,情不得已才去做一樣,而且還總是不停地抱怨老板的苛刻與小氣,埋怨社會的不公平,并在工作中想方設法拖延、敷衍,只是每天算著領薪水的日子,工作對他們來說就像是負擔。這樣的人,必然不能得到領導的賞識和提升,甚至隨時都可能處在失業的邊緣。

    其實,大部分工作看似都很簡單,甚至有些還是卑微的工作。但這些工作會潛移默化地給予我們許多珍貴的教誨和經驗,無論在什么樣的工作環境中,也不管哪種工作檔次,都能使我們從中學到東西,增長才干,不斷地成長。譚小芳老師表示,如果抱著被動的態度去工作,踩著時間的尾巴準時上下班,我們的工作很可能就是死氣沉沉的。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對工作的熱情和創造力很難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我們只不過是在“過日子”或者“混日子”罷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并以這樣的態度來重新審視我們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成為一種負擔,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會變得意義非凡。在各種各樣的工作中,當我們發現那些需要做的事情——哪怕并不是分內的事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們發現了超越他人的機會。因為在自動自發地工作的背后,你更多的付出使你更多地鍛煉了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擁有了更多的智慧、責任和熱情。

    一個推崇自動自發企業文化的團隊,必定是一個擁有凝聚力、戰斗力與競爭力的團隊。在實踐中,譚小芳老師發現,具有自動自發工作思維的員工,有著對任務的一流執行力。他們會自覺加班加點,盡最大努力把工作完成,他們時刻都在考慮怎樣盡善盡美地完成工作。他們不僅會圓滿地完成任務,還會為老板考慮,自覺提供盡可能多的建議和信息。當一項任務被自動自發地有效執行時,任務就會突然變得簡單明了,而執行任務時的心情,也會快樂而又輕松。很顯然,一個單位一旦形成這種自動自發執行的企業文化,就沒有什么戰略不能被有效執行,就沒有什么業績不能實現!

    總之,在激烈競爭的職場中,有兩種人永遠無法取得成功,一種人是只做領導交代的事情,另一種人是做不好領導交代的事情。這兩種人都是領導首先要炒“魷魚”的人,譚老師建議我們的員工都主動去做領導沒有交代的事情,并把這些事做好,你就能提升自己在領導心目中的位置,就會被調升到更高的職位,獲得更大的成功!


    本文來自:http://www.boraid.cn/article/html/200/200185.asp


    交廣直播

    定制培訓

    暢銷課

    全年培訓計劃

    交廣客戶

    ?

    專業專注

    十四年只做一件事

    12條準則

    嚴格篩選講師

    低價透明

    講師直接報價,低于市場30%

    7天不滿意

    全額退款

    購買內訓贈送測評

    購買微咨詢送內訓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