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專訪—風險管理:樹大更容易招風!
日期:2015-07-24 18:04 閱讀次數:
風險管理的概念經歷了一些演變,最早是財務風險,并逐步從財務風險反映出各種風險,這些風險的來源根植于市場變化中。現在的全面風險管理從最早的財務風險拓展到要去識別在外部的經營環境當中及運營過程中和財務層面的風險。
這是風險管理的一重涵義。跟以前不同的地方在于,防范風險發生所帶來的負面后果,也被界定為一種風險;還有就是沒有抓住的機會,失去的機會成本也是一種風險。從原來的負面影響一直到失去的機會都界定為風險。這些對風險的來源和定義而言,都有了內涵上的拓展。
現在,風險管理的意義對企業來說比以前更加突出了,除了全球經濟的動蕩和經濟前景的不明朗外,中國本身的市場經營環境也變得更為復雜。飲料行業不斷通過收購兼并進一步整合,家電、零售競爭的激烈程度越來越高……不管是汽車、飲料還是家電等,產業領域內的競爭程度不斷加劇,幾乎所有產業都在競爭。品牌要豐富,收購兼并也好,創新產品也罷,各種各樣的手段層出不窮,有時候就導致全盤出現問題,產業內的風險大大增加。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官網認為,對企業自身來說,隨著規模變大,意味著銷量、地域范圍的擴大,需要組織管理好更大的業務,從而涉及到的管理程度也要提高,本身也會有風險點的出現。毫無疑問,企業管理風險的意義更重大了。
事實上,由于企業本身的規模變大所帶來的風險,價值企業本身的管理基礎比較薄弱,不管是中高層管理成員的素質還是企業本身制度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能力,都沒有一個很好的基礎。和西方跨國大企業具備的制度化、信息化和已有的管理手段相比,處于從小到大的轉折過程中的企業這些是不具備的,這也是風險管理一個更重要的因素。
綜合以上外部的宏觀環境、產業的復雜程度及內部因素,中國企業風險管理的難度會變大,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是如此。企業自身怎樣構建一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以應對風險?宏觀環境方面,從風險管理角度來講,必須關注宏觀趨勢,尤其是當它會影響到企業環境的時候。
何況現在是宏觀環境波動比較劇烈的時刻,應關注一些比較重大的事件。如美國是否會有進一步的量化寬松政策,這一政策會導致通貨膨脹的進一步加劇,傳導到中國會導致進一步的緊縮政策,進而對國內行業產生一系列的困難。
具體到產業層面,也要關注企業的戰略風險,注意自己的產業在發生怎樣的變化,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還是進入整合的過程中,會不會有新的進入者、新的產業鏈導致行業發生巨大的變化,經營對手會不會有些大的經營動作。
要識別企業經營運作中的風險,可從不同的維度去考慮。按照自己產品單元或價值鏈一步一步系統來看,可以針對多產品多地域識別經營運作中會存在怎樣的風險,也可以從組織層面的集團總部一直到中間的業務單元再到每個部門去不斷發掘運作體系中的風險在什么地方,這些領域的風險最終會體現為財務風險。
在識別風險管理的過程中系統識別一系列的風險后,需要對這些風險本身做一個估測,對其影響和估測進行公告,采用不同手段(或完全定量或部分定量、部分定性或全部定性的手段),對風險發生之后可能的影響做一個分類。
這樣可以幫助企業面對風險防控時找到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進行優化,并對優化的順序進行排序。識別排序的主要目的是讓不同層面的人能夠看清楚自己所負責的業務領域內面對著怎樣的風險,確立應該采取怎樣的行為去管理這種風險,最后形成一個風險清單,使企業本身的風險得到識別和控制。
經濟學家們可能會給出風險種種不同的定義,但不管是何種定義,一般都不會脫離以下三個特征:風險是關乎未來的、有不確定性、有損益發生。風險有外在的商業風險和企業內部的管理風險之分。外在的商業風險是指經濟大環境、法律法規、競爭對手等因素引發的風險,比如政策的變動、自然災害等。這種風險在所難免;內部管理風險是指企業因管理和控制不善可能帶來的損失,比如說財務方面的問題、人力資源方面的問題等。這種風險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風險管理體系的幾個環節—治理結構、風險管理組織、政策與程序、內部審計,其實就是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幾個保障。這也是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的核心,在這個圈子里面,所有東西都會對企業風險管理產生重要的影響。
一個治理紊亂的公司,經營不可能規范;而一個經營不規范的公司,風險不可能避免,決策失誤、資產流失更是在所難免。所以,要想做好風險管理,必先完善風險管理的三個流程:風險管理計劃。考察各種風險,判斷風險的性質和后果,對風險進行分類,選擇風險處理的方案,編制風險處理的實施計劃。
當然,這也是風險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步驟。風險管理流程,實際上也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風險管理工作的步驟。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根據風險管理計劃,安排風險管理的人事布局和組織體系,包括業務分工、權力安排和組織結構等。
這一環節的工作有的直接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安排,它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防止風險;有的則是內部控制體系的安排,比如公司對采購環節的控制和風險管理,就應該考慮如何保證采購員采購的物品符合質量要求,保證采購員不會和賣方串通,這里就需要一種結構,使得采購員之間、采購員和公司的其他監管人員及財務人員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監督。風險管理的考核。按照規定,進行經營業績和管理流程的記錄、評價、分析和考核,形成制度化管理方式。這是風險管理規范化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
風險管理兩大方法,風險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控制法,一個是財務法。風險管理控制法。控制法是在損失發生之前,通過各種管理和組織手段,力求消除各種風險隱患,減少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將可能發生的損失減少到最低。控制法基本上是事前的風險管理。比如前面提到的企業采購問題,采用制度使采購員和財務人員之間的關系拉開,就是對采購人員采購行為進行的一種控制。風險控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避免風險。所謂避免風險,就是說放棄或者拒絕可能導致比較重大風險的經營活動或方案。避免是一種被動的、消極的風險控制方法。避免風險是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采用回避的方法完全徹底地消除某一特定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而不是僅僅減少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因而它的優點是比較徹底、干凈利落。避免風險的一個基本方法是終止某些現有的高風險的產品、服務的生產和新產品、新服務的引進,暫停正在進行的經營活動,挑選更合適的經營業務、經營環境。
避免風險的另一個基本方法是改變生產活動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地點等。例如化工廠以惰性溶劑取代易燃易爆溶劑,可以避免爆炸的風險,從而避免潛在的和現存的風險。避免風險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對于絕大多數的經營決策,不能都采取避免法,因為避免風險的同時,也意味著損失了企業的利潤。只要企業有經營活動,就不能完全避免風險。只是對于部分項目、部分風險、部分經營活動,因為它的風險相對較高,企業可以采取簡單的避免方法,主動放棄經營。
本文來自和訊網:http://bschool.hexun.com/2013-09-12/157992748.html
專業專注
十四年只做一件事
12條準則
嚴格篩選講師
低價透明
講師直接報價,低于市場30%
7天不滿意
全額退款